《行星組曲》(The Planets suite Op. 32)是一組由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創作的管弦樂組曲,完成於1914年到1916年之間,全曲由7個樂章組成,分別以太陽系中的7個行星命名。首次私下演奏在1918年9月29日的皇后廳(Queen's Hall)進行,指揮者為阿德里安·鮑爾特(Adrian Boult);第一次公開演出則是在1920年11月15日,是由阿普萊比·馬修斯(Appleby Matthews)指揮。[1]霍爾斯特又於1922年10月27日為倫敦交響樂團錄下了該曲的第一張唱片
這部管弦樂使用的樂隊陣容十分龐大,甚至加入了當時仍未普及的新樂器,包括低音長笛(等同現在的G調中音長笛)、低音雙簧管(比雙簧管低一個八度)及較常在管樂隊使用的上低音號。同時也使用了管風琴和兩組女聲三部合唱團。全曲七個樂章以七個行星的名字命名: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更多的是出於占星學上的意義而並非天文學,樂章的標題可能起源於《The Art of Synthesis》這本書[3]。 (摘自維基百科)
曲目
01.Mars - The Bringer of War 02.Venus - The Bringer of Peace 03.Mercury - The Winged Messenger 04.Jupiter - The Bringer of Jollity 05.Saturn - The Bringer of Old Age 06.Uranus - The Magician 07.Neptune - The My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