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词流派唱腔大典》 - 唱片
由胡国梁先生编辑撰稿,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发行的“弾词流派唱腔大典” 与广大评弹爱好者见面了,这是一部集鉴赏和收藏之大成的宝典,在评弾发展史上将畄下重重的一笔。
评弹是中华艺术宝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虽然主要流传于苏、浙、沪一带,但在国内的很多地方,乃至海外很多地方都有大量的评弾知音。
苏州弹词以吴浓软语为一大特佂,被很多海内外人士誉为“最美的声音” 。其包含说、噱、弹、唱、演五大艺术手段。当然,弾词是说唱艺术,以说为主,但弹唱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十分重要,也是塑造人物和抒发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和说表浑然一体。弹词的流派就是以唱腔命名的。弹词各流派是在评弹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旳,同祥,流派的繁荣又能推动评弹的兴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评弹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流派纷呈的黄金时期,这就是最好的佐证。
《弹词流派唱腔大典》《弹词流派唱腔大典》《大典》共有唱片26张,收辑自陈调、俞调以至薛调、蒋调、严调、杨调等的代表作品,可以说囊括了近现代的所有流派唱腔。其中,更有诸如俞调《宫怨》、陈调《 陈遇乾》、蒋调《庵堂认母》、丽调《新木兰辞》、严调《孔方兄》、徐调《狸猫换太子》、祈调《秋思》、薛调《紫娟夜叹》、琴调《潇湘夜雨》等均为公认的经典之作。整个《大典》的篇幅安排基本是每一流派一张唱片,个别的为两人合一张。代表作较多的流派如蒋调、张调、丽调则为两张。另有三位艺术精湛、在评弹音乐及唱腔发展上有较大成就的艺人周云瑞、朱慧珍、杨振言,他们虽未形成流派,但《大典》也为他们编选了专集。 以前中唱上海公司陆续出版过包括22个流派的“弹词流派唱腔系列” 共18张CD,这次都收入“大典” 中,加上朱慧珍、杨振言、周云瑞三位的演唱专辑,也收入“大典”,他们的唱腔虽然未被承认为流派,但他们对弹词音乐的丰富和发展也得到大家的公认,他们的演唱都有本人鲜明特色和风格。这次又增加了深受爱好者欢迎的“蒋调” 、“张调” 、“丽调” 三张CD,以及“俞调” 和“祁调” 两张专辑。
《大典》另附印有珍贵照片的文字介绍一册,内容包含评弹溯源、演唱技法、唱腔伴奏、唱词内容等。撰稿人胡国梁,长期从事评弹工作,亲炙过许多老艺人的教诲,并有登台演唱的亲身经验。在书中,他对评弹唱腔、长发等所作的介绍,论述堪称精到,时有真知灼见,有助于读者、听众欣赏揣摩。可以说,《弹词流派唱腔大典》应被视作评弹流派唱腔的“绝版赏析”。
杨调:
杨调是弹词世人杨振雄(1920年生,江苏苏州人)所创的唱腔流派。因杨振雄小名阿龙,故又称龙调。
杨振雄幼年随其父杨斌奎学艺,九岁登台,充当其父下手,说唱《描金凤》、《大红袍》二书,以唱俞调为主。二十岁后,改放单档,致力于编说根据洪升原著改编的长篇弹词《长生殿》。起初弹唱一般书调及夏(荷生)调。后来,根据书情要求,在夏调基础上,发展唱腔,缍终于在演唱《长生殿·埋玉》时,使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唱腔杨调,脱颖而出。
杨调发挥了弹词唱腔的吟诵体特色,适当融入抒情成分。他不务旋律的花俏华丽,着重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并吸收昆曲的发声、润腔方法,唱时,真假嗓并用,转换自如,音域宽广。常根据感情需要自由行腔,并以跌宕起伏的散板形式和句末顿挫分明的长拖腔,同时,加上速度快、跳跃性强的戏剧效果。其唱腔雄健、豪放、声闳气贯,间有凄切苍凉之处,激情撼荡,感染力较强。除了《长生殿》书中唱篇外,代表性唱段有开篇《剑阁闻玲》、《昭君出塞》、《紫鹃夜叹》及《武松·打虎》、《晴雯·夜探》等选曲。
杨调保持了弹词单档说书,说和唱紧密结合的特点。说中有唱,唱中有说,包括口中八技,如《剑阁闻铃》前面的马蹄声,《昭君出塞》中的鸦噪风啸,《打票车》前的气笛车轮声,《武松打虎》中人物的说白等等,对设造意境,强化气氛,表达感情都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杨振雄有时将弹词牌子曲,吸收进自己的唱腔,如《武松打虎》中的海曲,《打票车》中的滚绣球等,以加强表现力,并使之与杨调风格相统一,融为一体。杨调在演唱现代题材的书目《白求恩大夫》、《丹心谱》等时,又有新发展。
杨振雄具有深厚的俞调功底。他所唱的开篇《宫怨》和弹词《西厢记》中莺莺、张生的唱篇,所用俞调都带有浓烈的风格特色,能细致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委婉动听,声情并茂。其真假嗓的运用,拖腔的深沉下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人称杨派俞调。
CD 09 杨调 (HCD-217)
01 晴雯?夜
02 夜探
03 猎虎记?逼反
04 昭君出塞
05 西厢记?拜月
06 武松?窥叔/杀嫂
07 黛玉焚稿
08 蝴蝶梦?母子会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