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已经是古典乐迷耳熟能详的作品了,关于这部作品的介绍及评论,绝对不在少数,而市面上该剧林林总总的版本也是让人目不暇接。在这里,我没有想过要再对剧情来一次叙述,但是无论如何,写一些关于此剧的东西怎么都算是老调重弹了。只是希望尽力为它赋予一些新的元素,我也就满足了。 既然说必须要赋予新的元素,那么必定得备一个新奇的版本,而这恰恰也是我所希望的。拿来立传的这个版本,对于传统的乐迷来说,绝对是一个崭新的纪元:Rene Jacobs指挥Concerto Koln的古乐版。鄙人并不想危言耸听,但就算客观地说,该版本仍然是令人震惊的,获奖无数,最大的成就是同时荣获了04年留声机年度录音奖和第47届格莱美最佳歌剧奖。大牌云集,据说号称是二十年来最强版本。我们暂且不去追究是否属实,我要做的,也仅仅是就自己所听,留下片言只字。 该版本的序曲绝对属于那种惊天动地的气势:小提琴奏出第一主题,起先疾走如飞,然后突然转由木管乐器咏唱,接下来全乐队以排山倒海的势头刚劲有力地加入,节奏动感十足;而第二主题带有较强的抒情效果,缓慢的行板如歌般优美。莫扎特的音乐就是这样的,来自灵魂深处的愉悦。虽然这是一个古乐版的演绎,但是带给我的却是我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古乐器的音色,这是近来一直萦绕我耳畔的;陌生的是古乐器演奏的古典时期音乐,这是跟baroque时期的感觉很不同的。我第一个感觉是:以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确实使音乐的交响性发展了许多。下面就剧中个人认为比较精彩的某些段落稍作介绍: (1)、有趣的一幕,在田园式的弦乐声中,Figaro和Susanna这对年轻的未婚夫妇正在新房里面为当晚的婚礼兴奋异常。这个场景里面的二重唱,第一时间就为我们展视了两个人物的性格——当然,人物的性格还将在后面得到更深一层的发展:Figaro机灵、幽默,Susanna温柔而不失调皮,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凌厉的角色。Lorenzo Regazzo和Patrizia Ciofi两人的技巧过硬,情绪掌握得很好。Susanna提醒Figaro要当心伯爵的诡计时,Figaro一开始并不太介意,而Susanna娇嗔的一句:“Are you my servant or not”,第一次让我透过一个人的声音感到“性感”这两个字,她声音之妙,应该无需赘述了。顺带一提,Figaro和Susanna吻别的时候,那个亲吻的声音果然美妙…… (2)、后面Bartolo的一段咏叹调也是非常有趣,他对于能够诱使Marcellina去逼婚Figaro,从而达到自己报复的目的绝对是充满了成就感的,唱得趾高气昂。值得指出的一点是,这段唱词有点拗口——事实证明在这部诙谐轻松的歌剧中,为了营造戏剧的轻松效果,很多唱词是既快又拗口的。对于演唱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吧。但是就我们几位大牌来说,轻松拿下是当然不在话下的了。 (3)、Susanna和Marcellina一段争锋吃醋的唱段,两人开始还是虚与委蛇地互相谦让,但是心中的醋坛子早已打翻,不多时便开始互相讥刺起来,一个充满妒忌地说对方“the bride-to-be”,另一个则嘲讽地说对方“the lady-in-waiting”,更接下来就是更为露骨的谩骂和指责,嘲笑对方的人品、衣着品味,嘲笑对方的年龄、地位……我尝试的是想要通过文字来描述该场景,但是我发现很难用文字来表达,试想两个soprano伶牙俐齿且声色俱厉地吵架,这无论如何也需要诸君亲自聆听才能领略妙处吧,当然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耳朵的一种享受,同时也让我领略到女人的厉害之处。 (4)、接下来有一段咏叹调需要提一下,是凯卢比诺叙述自己看到女人就让自己“变了颜色”、“颤抖不已”,这段生动表现了凯卢比诺情窦初开的那种少年心理,那种对爱人的思慕和面对爱人的紧张,莫扎特对这个人物的安排,其中一个原因或许就是为了更好的突出该剧的喜剧效果吧。 (5)、第二幕里面伯爵夫人的深情演唱自然是美的,Veronique Gens很好地表现出一个深爱着自己丈夫又发现丈夫的爱已经不复往日那种无助和悲伤。但是我更加来兴趣的是Susanna和她把凯卢比诺化妆成女孩子的那段,其中Susanna的调皮,凯卢比诺的尴尬,伯爵夫人的不安从唱段中表现无疑,这在我们看来,绝对是一个闹剧,甚至伯爵夫人本人都是这样认为的:“what a lot of nonsense”,但是Susanna似乎乐在其中:“now slowly turn away,bravo!that is fine now”,更反映了她乐天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Susanna那风情万种的笑声,绝对是这段里面的妙笔。另外,相信大家对凯卢比诺唱的那段小夜曲相当熟悉了,确实很美,怪不得在莫扎特的各类咏叹调拼盘中经常都会收录。此后一段是伯爵出现,三人慌成一团的场景,而伯爵怀疑有奸夫在房间,都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Susanna叫凯卢比诺逃跑的那段二重唱,气氛紧张,唱词也是相当拗口的,两人精彩的演绎很好地渲染了当时的场景。 (6)、最后一段我想单独拿出来说的咏叹调是Susanna在夜色下热烈地歌唱对Figaro的爱情那段。喧叙调部分,乐队四次优雅柔美而饱含深情的乐段都是刚刚冒了出头,就被Susanna稍稍有点不安而略带阴沉的声音打断了,一直到咏叹调部分,Susanna的热情才在弦乐缓慢的拨弦和管乐悠扬的旋律中最终得以迸发出来,这是一段让人听了心神俱醉的咏叹调,Patrizia Ciofi的高音为耳朵带来穿刺性的快感,让人从心里产生一种无可抑止的兴奋,然而这种兴奋又不会让人手舞足蹈,反而是极力让自己平静,最终激荡在胸口产生一股热流,哽咽在喉咙…… 对于这个演绎,伯爵和Figaro的演唱当然也是无可挑剔的,甚至其余几个角色也是没什么可挑剔的,所以就没有花很大的精力来叙述。让我感受最大的,通剧下来,整部作品的喧叙调相对长,也相对多,而且几乎都是由古钢琴作为通奏低音的,在古钢琴听似随意的旋律下,营造出全剧诙谐而欢快的气氛,实在是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奠基。整部作品就尝试记述成以上的文字,虽洋洋千言,但看来却觉得粗糙不堪。不过,如果能够针对这个摇滚古乐版本让大家能够对这部剧的演绎和表现有新的感受,我也算是功德圆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