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I Force Myself to Think in English〉始以單一樂器奏出和緩卻深層的意境,15秒後,第二種樂器進入,30秒後,第三種樂器一樣很輕易地喝出共鳴,彷彿小說的楔子,淡淡之中,個人的憂鬱逐漸被撩撥起來…;45秒突然嘎然而止,然後,歌聲出現:「青春,它沒得撿;懊悔,總在那一瞬之間消失無煙;浪費,是誰的罪;破滅,不過是反覆千遍萬遍的每一天…。」
相似的主題,〈十八歲〉也在標誌生命歷程的一個狀態。看著自己外在的不斷變化,唯一沒變的就是智商,「十八歲」究竟標榜著什麼,看似重要,卻只是在高三的升學壓力中蹉跎。 「十八歲,十八歲,一轉眼就十八歲,我開車,我抽菸,一夕之間,我什麼都會;十八歲,十八歲,一轉眼就十八歲,限制級,片,隨我想看,他隨時上演。」詞中表達的放浪形骸,一如前一首,企圖在不熟悉的語言之中忽略,意味一種年輕人逃離、規避現實的鴕鳥心態;然而,弔詭卻在,兩首都在曲末唱出發人深省的文字,「but I still remain unsatisfied…she said don’t let days go by」,也許,畢竟她們還年輕,倚著赤子之心依舊樂觀。
當然,除了上述的幾首歌曲,還有一首純音樂〈It’s Not That I Don’t Miss You〉,如潺潺流水般,舒適地將音符帶進心田。其他包括〈走進店裡〉、〈不是不想念〉、〈圓規〉及〈肖想〉,都在描述少女情懷,像是對愛情的憧憬,對白馬王子的想像以及對現在進行式的甘苦等,只不過,纏綿繾綣的文字不復見,諸如「只想找到你對你笑,想,想,想給你寫封信」、「我是誰,你是誰,我是誰,你是誰,好想把一切忘卻」等淺顯的口語,將豆蔻少女羞紅了臉的心情表述、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