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关于独弦琴
独弦琴,简而言之,整个琴独有一根弦,它是中国民间乐器大家庭里的独生子女,可以说是民间乐器里的熊猫——宝贝啊。弓和木柄手榴弹都有一根弦,只可惜不是乐器。
独弦琴,又名独弦匏琴,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乐器,据人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殷代。据《拾遗记》载:“师延在轩辕之世,为司乐之官,及殷时,总修三皇五帝之乐。拾一弦则地祗皆升。吹玉律则天神俱降。”《新唐书》中有:“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
独弦琴属于弹拨类弦鸣乐器,有竹制和木制同两种。竹制的有“圆形竹管状琴”与“片形竹制状琴”两种;木制的有“箱形木制状琴”和“独木制状琴”两种。竹制的一般用斑竹或楠木作材料,木制的一般用紫檀木或红木作材料。古代的独弦琴长约1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以丝弦或竹皮细丝(竹篾)为弦。以琴体为共鸣体,以胡芦瓢的上半节(匏)为扩音器。
我国惟独在广西才有京族,而独弦琴是惟独京族才有的乐器。这里面有一种说法:古时因独弦琴制作工艺上不够成熟,声音非常细小,在宫廷演奏中占不到什么位置,终被淘汰;而漂泊流落到中原各邻国的独弦琴,也因同样的原因被文坛戏班所排斥而最终绝迹;只有在盛产楠竹的广西京族三岛人将这一乐器留传了下来。因为京族人说话的语调与独弦琴的音调非常吻合,又是祖传,逐步被演绎成广西京族的传统乐器。京语称独弦琴为“旦匏”。
几千年来由于宫廷的封闭,未经恩准而外传,必遭杀身之祸;民间艺人的保守,一般只以父子相传的形式秘授琴法,外人难以窥探问津,使独弦琴这一乐器长时间披上了神秘的外纱,几乎绝种失传,独弦琴那根“独弦”,还真像木柄手榴弹的尾巴,不是那么好拽的。
独弦琴是世界上惟一全部用泛音来演奏整个乐曲的乐器。在独弦琴的弹奏表现上,泛音从手指的似弹非弹之间柔柔而出,那种乐感,虽不是个个喜欢的枕边细语骨边肉,但齐白石所言那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说不定听着听着“耳油”都出来了。
不信,有机会听听黄有异作曲的《桂林印象》、李平演奏的《风吹过桥》、周子樱演奏的《樱花》,你对独弦琴的感受也许会像《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你听我说,白瑞德,这些年来我一直很爱你,只是我不晓得。”你肯定不会像烟排列在烟盒里,毫无感觉。
中国的乐器大都是悲剧性格,独弦琴更是这样,在调弦时,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当然,此处言“悲”,并非真正的凄凄惨惨悲悲切切,而是一种不可言传的如泣如诉的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