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3/9/2009]古筝精选-蔡文峰《弦无极》原抓320KB/MP3

深厚的传统功底 出生于粤东美丽海滨城市汕头的蔡文峰,从小就受到潮汕地区特有的民间音乐———潮州音乐的熏陶,六岁开始在爱好音乐的父亲启蒙下学习弹奏古筝,以后接受潮州筝人翁舟先生的指导,筝艺日臻进步。小学毕业,蔡文峰考进了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开始古筝专业的系统学习,六年后升入学院本科继续深造,199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
  筝,是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早在公元前4世纪,筝作为声乐的伴奏乐器已在我国秦地(今陕西地区)流传,以后经过两千多年的传衍与发展,已成为了今天独特的民族弹拨乐器。悠久的历史,淀积着浓厚的传统音乐文化。蔡文峰在音乐学府接受正规、科学的音乐专业学习与训练过程中,他深知传统是根基,只有先继承,才能促发展。因而他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古筝的流派与演奏艺术。他在演奏潮州筝的基础上,以著名客家筝演奏家、教育家饶宁新先生为专业指导老师,在长期的专业学习中,继承了客家筝细腻、浓郁、典雅的演奏风格,又在粤乐传统音乐学习中,逐步掌握了粤乐演奏的风韵。艺术实践的成功,证明蔡文峰已跨入了南方筝派传人的行列。此外,在著名山东筝派代表赵玉斋先生的教授下,蔡文峰接触到了风格鲜明的山东筝派和北方筝派,较全面并能熟练地掌握中国各筝派的演奏技巧和风格,为他的创新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饶宁新先生对他的这位爱徒评价曰:“相教十年,人材不错;头脑聪颖,努力勤奋;谦虚好学,用心钻研;‘继承'‘创新',精神可嘉;百尺竿头,继续登攀。”蔡文峰的人品与琴艺,均得圈中人口碑,是当今筝坛承前启后的佼佼者之一。
  奇巧的“古、洋”结合 蔡文峰的思维是活跃的,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接受新生事物的本能。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以理论指导实践,大胆地借鉴和吸收钢琴、弦乐等西洋乐器的演奏技巧,促进与提高了自己古筝的演奏技艺。同时,他还在蔡松琦教授的指导下,利用时间学习和声、配器、曲式、作曲以及作品分析等音乐理论课程,为做一名新时期的音乐人打下了理论基础,拓宽了发展的道路。蔡文峰多元化的音乐思维,被著名高胡演奏家余其伟先生誉为:“驳接古今,贯通中西,的演奏理念,立体的时空交汇。”这,可以说是蔡文峰古筝演奏艺术与其灵巧思维的真实写照。
  2003年3月30日晚,一场以“金石有情,古筝新韵”为命名的“蔡文峰古筝独奏音乐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展现了蔡文峰近年来古筝演奏和创作、改编作品的新成果。从南方筝派的客家筝曲《出水莲》、潮州筝曲《柳青娘(活五调)》、广东音乐《禅院钟声》,到北方筝派的河南筝曲《花流水》、浙江筝曲《高山流水》、山东筝曲《大八板变奏》、陕西筝曲《秦桑曲》,以及由他创作的曲目《夜雨思乡》、《童真》,再至《梁祝》、《渔舟唱晚》等观众熟悉的著名乐曲,蔡文峰丝丝入扣的演奏,均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蔡文峰根据云南弥渡民歌《小河淌水》改编、演奏的同名乐曲,更是以其独创的乐思和多变的演奏手法深深地吸引着观众。乐曲运用协奏曲的曲式,以不同调式的两台筝,用左、右手交叉演奏乐曲的旋律与和声,以丰富的表现力交织出清彻透亮的小河流水美丽的画境。这种改编形式非常有创意性,在当前筝坛上属较少见的大胆探索方式。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