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010](转)香港乐坛的黄金十年

谨将此文献给1983-1992,香港乐坛的黄金十年。
  香港歌坛的昨天(一)香港的粤语流行曲,在六十年代由于外语歌和国语歌的“入侵”及创 作人才的凋零,处于衰微状态。当时的红星都是唱英文歌的为多(当时我还是细胞,这都是听说的,信不信由你)。红透半边天的W YNNERS(钟镇涛、谭咏麟、彭健新、陈友和叶智强组成的乐队)唱的就基本上都是英文歌。幸好,伟大的许冠杰(请允许我这样形 容他)在七十年代中期出现了。在许氏兄弟(许冠文、杰)大受欢迎的电影《鬼马双星》中,许冠杰作了两首歌:《鬼马双星》、《双星 情歌》,同样大受欢迎。前者以大量俚语入词,风趣幽默(许后来作了不少此类风格的歌,被统称为“鬼马歌”);后者则是情意绵绵的 经典情歌。一时间,“为两餐乜都肯制,前世!”(为了两顿饭,啥都愿意干,真是前世造孽)“心两牵,万里阻隔相思爱莫变”唱彻香 江,香港流行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冠杰趁热打铁,接连推出传诵一时的作品,如《半斤八两》、《卖身契》、《天才与白痴 》、《天才白痴梦》等等,充份展露了自己的音乐才华。大众对许冠杰的欢迎迅速上升为对粤语歌的欢迎。顾嘉辉、黎小田等也为粤语歌 的兴起作出很大贡献,他们创作的《奋斗》、《千王之王》、《天蚕变》、《戏剧人生》等电视剧主题曲和插曲通过电视这一媒介深深打 动了香港市民的心,同时唱红了郑少秋、汪明荃、关正杰、罗文、叶振棠、甄妮等歌手。七十年代的后期,粤语歌已经可与国语、外语歌 分庭抗礼,但是曲作者仍相当匮乏,于是黄沾(有雨字头)、卢国沾、郑国江、许冠杰等杰出的词作家大量地用外来曲填词。那时候的外 语歌特别是日文歌旋律非常优美(抚今追昔,我特讨厌小室),经大师填词,成为香港粤语歌的重要组成部份。唱改编歌出名的歌手有徐 小凤、林子祥、薰妮(她的《每当变幻时》、《故乡的雨》真令人回味!)、罗文(最爱改唱西城秀树),当然还有谭咏麟,不过他独自 发展(WYNNERS在78年解散)的初期并不得意。此外,还有走民歌路线的歌手,如泰迪罗宾、区瑞强、卢业媚等。一身牛仔打扮 ,手抱吉他的区瑞强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每一次聆听他的《陌上归人》、《渔火闪闪》都令我心旷神怡。八十年代初,香港粤语歌坛无 论是创作人员、歌手、唱片公司都迅速增加,涌现Christ Babida、林敏怡、徐日勤、向雪怀、林振强、林敏骢等作者,陈百强、谭咏麟、张国荣等歌星先后冒起。1983-1992,我 把它称为香港乐坛的黄金十年。
  
  七十年代之前,香港的乐坛主要以英文歌和国语歌为主导,民族小调和英美式流行曲大行其道,粤语歌只是次角,真正意义上的 粤语歌(时代曲)很少,出现的用本地话粤语演唱的歌曲多由粤剧腔改编而成。这时香港的乐坛还没有成气候,只是跟着欧美和台湾的乐 坛走,是一个“外来语言”统治的年代。
  70年代初开始,以许冠杰(早期他也是唱英文歌为主)为代表的歌手,逐渐开始唱一些粤语歌(时代曲)。除了许冠杰外,徐 小凤及像温拿乐队等也开始崛起。在他们的努力下,香港的乐坛开始真正成熟起来,为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0年代
  
  许冠杰被誉为香港当代流行歌的鼻祖,他创造的以香港口语演绎法开创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纪元,对粤语歌的推行所起的作用是 决定性的。许冠杰早年组过乐队,唱过英文歌,并随其兄许冠文一起主持过电视节目。许氏兄弟的电影在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红极 一时,《最佳拍档》至今仍保持香港电影观看人数的纪录。
  许冠杰1974年推出的首张粤语专辑《鬼马双星》揭开了香港当代流行乐坛的序幕,在1978年, “买到要抢”的经典大碟《半斤八两》标志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市场正式形成。许冠杰是一位音乐奇才,他的作品能收能放,挥洒自如。他 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可清楚地分为俚、雅两类,尤以前者意义重大。这些以粤语白话创作的歌曲嘻笑怒骂,站在普通人民的立场褒贬时事, 用语风趣幽默,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如《半斤八两》借打工仔之口道出社会低层人民的艰苦,《十个女仔》则尖锐地对片面追求时髦、 唯利是顾的女孩进行讽刺,《加价热潮》更是直接对物价飞涨宣泄不满,《学生哥》正面对学生进行劝喻,要求他们用心向学,《揾野做 》以一则寓言式故事从正反两方面劝说世人应自食其力、努力奋斗。而他以文艺腔创作的歌曲则承袭我国古典诗词风格,因而诗味十足, 每个歌词都是一阙小诗。《梨涡浅笑》、《夜半轻私语》深得宋代婉约词风韵,《铁塔凌云》(其兄许冠文作词)是一阙爱港名作,《浪 子心声》和《天才白痴往日情》的中老庄思想用典雅文字和温婉曲调演绎,真令人惊叹流行歌的发展的空间之大。据说东南亚某公司曾向 许冠杰购买《天才白痴梦》几句歌词的版权作广告之用,每一字付元一千。许冠杰是缔造当代香港流行歌的最大功臣,也是这个流行乐坛 的第一位天皇巨星。
  在许冠杰的影响下,大批歌手转而唱起粤语流行歌,同时另有一批新秀崛起,香港乐坛的春天正在到来…
  温拿乐队(Wynners)的前身Losers乐队在失败的尝试后解体,几名Losers的成员认为乐队名称不吉利(含 义为失败者),改名“胜利者”并邀钟镇涛加盟,成立温拿乐队。温拿乐队一开始也是以演唱英语歌为主,代表作为《L-O-V-E love》、《Sha LaLa》。后来以英美流行曲的风格为基础填上粤语歌词,唱起粤语歌。《钟意就钟意》、《玩下啦》等红遍香江。他们以青春、前卫 (比如喇叭裤,齐肩发)的造型赢得了年轻人的纷纷仿效,一时间“夹BAND”(组建乐队)成为流行的新鲜事物。许冠杰后来有一首 歌《潮流兴夹BAND》便是描述了这盛况。温拿的崛起标志着香港乐坛有了属于自己的流行歌,属于自己的偶像,他们深刻地影响着七 十年代中后期的一代香港年轻人。1978年温拿乐队宣布解散,其成员各自发展,并相约每五年再聚一次发行一张大碟。他们实现了诺 言,其中1988年即解散十周年之时推出的专辑最有影响,《千载不变》打入当年的十大金曲。
  单飞后的温拿成员在香港演艺界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功:谭咏麟成为香港乐坛第一人;而温拿的主音歌手钟镇涛也走红歌影两栖 ;彭建新虽成就不如上两位,但以其独特的乡村风格也在乐坛获得一定的地位;陈友则在电影界成名,从演员到执导都颇有成就;只有叶 志强较少继续在演艺界露面。
  顾嘉辉、黎小田等也为粤语歌的兴起作出很大贡献,他们创作的《奋斗》、《千王之王》、《天蚕变》、《戏剧人生》等电视剧 主题曲和插曲通过电视这一媒介深深打动了香港市民的心,同时唱红了郑少秋、汪明荃、关正杰、罗文、叶振棠、甄妮等歌手。
  七十年代的后期,粤语歌已经可与国语、外语歌分庭抗礼,但是曲作者仍相当匮乏,于是黄沾、卢国沾、郑国江、许冠杰等杰出 的词作家大量地用外来曲填词。那时候的外语歌特别是日文歌旋律非常优美,经大师填词,成为香港粤语歌的重要组成部份。
  七十年代唱《卖汤圆》、《叉烧包》等国语歌曲走红的著名歌星徐小凤和唱英文歌走红的林子祥也已经开始转唱粤语歌了。
  此外,唱改编歌出名的歌手还有熏妮(她的《每当变幻时》、《故乡的雨》真令人回味!)、罗文(最爱改唱西城秀树)、甄妮 、关正杰、叶振棠、汪明荃等等。
  当然还有谭咏麟,温拿乐队在78年解散,谭咏麟在1978年推出自己首张个人专辑《反斗星》,反映良好。
  此外,还有走民歌路线的歌手,如泰迪罗宾、区瑞强、卢业媚等。一身牛仔打扮,手抱吉他的区瑞强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每一 次聆听他的《陌上归人》、《渔火闪闪》都令我心旷神怡。
  80年代初
  
  八十年代初,香港粤语歌坛无论是创作人员、歌手、唱片公司都迅速增加,涌现Christ Babida、林敏怡、徐日勤、向雪怀、林振强、林敏骢等作者,陈百强、谭咏麟、张国荣等歌星先后冒起。
  八十年代初是香港电视剧歌曲的黄金时代,而随着香港电视剧的的红火,它们的主题曲和插曲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最流行 的曲种,一批著名的歌星就是在唱电视歌曲中走红的。
  郑少秋以其正气、英俊的形象在电视剧中一直扮演各种英雄和侠客。他在歌曲的代表作是电视剧《楚留香》、《倚天屠龙记》、 《轮流转》等的同名主题曲,他不仅是那段时期最红的影星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歌星之一。直到九十年代,他仍以《笑看风云》、《 岁月无情》等优秀电视歌曲继续他在歌坛的长青树地位。粤语中有一个词叫“劲秋”(意即非常厉害,有人写作“劲抽”),据说便是典 出郑少秋:因他以“劲秋”来命名自己的演唱会而广为流传。
  汪明荃也是一名当红影星,她在电视界的代表作是《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这两部电视剧的同名主题曲同时也是汪 明荃歌曲的代表作。汪明荃在香港演艺界被尊称为“阿姐”,是与她的资历分不开的。和郑少秋一样,她也是以演老粤语片出身,历经了 香港艺坛的风云变换。汪明荃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她也经常以节目主持人(香港称“司仪”)的身份出现在艺坛内外各大活动中。
  关正杰的身份没前两位那幺显赫,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并不演戏。但他是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歌手之一,是乐坛颁奖礼上的 常客。他的代表作是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两首主题歌《万水千山纵横》、《两忘烟水里》和《天籁…星河传说》及《大地恩情》。在谭 咏麟走红之后,关正杰开始淡出歌坛。
  叶振棠最为国内人熟悉的是他是《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主唱者。相对于关正杰,他的歌手生涯要长得多,近年 他演唱了亚视几部重头戏的主题曲,重新活跃起来。他的代表作还有《苏乞儿》的主题歌《忘尽心中情》及《戏剧人生》的同名主题曲。
  《上海滩》的神奇走红帮助叶丽仪在香港乐坛成为最受欢迎的歌手之一,不过她其它的代表作不多,《黑女侠木兰花》和《笑傲 江湖》比较有名。                      
  张德兰的代表作应该是《神雕侠侣》的插曲《情义两心坚》及《何日再相见》,其它如《相识也是缘份》、《愿君心记取》、《 网中人》、《鸡公仔》也是著名作品。她与汪明荃、沈殿霞、王爱明并称当时艺坛的四朵金花。张德兰擅长抒情小调,她是八十年代初最 受欢迎的女歌手之一。
  罗文唱的《小李飞刀》现在看来仍然是香港乐坛最经典的歌曲之一,据说当时香港艺人到东南亚演出一定要唱这首歌。
  另外有一个歌手不得不提,那就是蔡枫华,79年11月,蔡枫华参加香港电台的歌唱大赛并夺得冠军,因而获得唱片公司的一 纸合约,更于81年凭一首《倩影》走红。
  82,83年
  
  82、83年间,香港乐坛已相当繁荣。香港作曲家作词家协会拥有大批会员,资深的有顾嘉辉、黄沾、黎小田、鲍比达(Ch rist Babida)、冯添枝、钟定一、郑国江、卢国沾、黎彼得等,较新的则包括林敏怡、徐日勤、林慕德、林振强、林敏骢、向雪怀、卢 永强、潘伟源等。
  歌手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以许冠杰、林子祥、罗文、关正杰、徐小凤为代表的前辈歌星已奠定崇高的“江湖地位”;谭咏麟、 陈百强、张国荣、钟镇涛等经过几年滚打,已成为一线歌手;雷安娜、梅艳芳、叶倩文都是极具潜质,前景看好。说到雷安娜,她的《旧 梦不须记》唱片在“中文歌曲擂台阵”连得九周冠军,是空前绝后的纪录。83年,陈慧娴以一首动听的歌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当时的歌手很多都参与创作,许冠杰、林子祥、陈百强早就是以创作歌手形像出现的,后来,蔡国权、卢冠廷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再后来,还有周启生、伦永亮等。
  传媒对本地乐坛的发展也是功不可没。几大电子媒介安排了大量流行音乐节目,而且都有每周的流行榜,歌曲榜有香港电台的“ 中文金曲龙虎榜”、商业二台的“金榜十大”、无线电视台的“劲歌金曲”等,唱片销量榜则有商业一台的“中文歌曲擂台阵”。而一年 一度的乐坛颁奖礼创造了越来越高的收听收视率。无线电视台还举办了每年一届的“新秀歌唱大赛”,首届冠军就是梅艳芳,当然大家还 应该知道那届比赛的男女主持人是蔡枫华和戚美珍。此后还有很多知名歌手都是“新秀”出身的,如吕方、杜德伟、许志安、黎明、郑秀 文……
  在这种环境下,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谭咏麟的《雨丝、情愁》《忘不了你》、《迟来的春天》,许冠杰的《难忘你》、《纸 船》、《是雨?是泪?》,陈百强的《今宵多珍重》、《偏偏喜欢你》、《涟漪》、《相思河畔》,张国荣的《风继续吹》,林子祥的《 这一个夜》、《迈步向前》(希望我没记错),关正杰的《天籁 ──星河传说》,徐小凤的《无奈》、《星星问》、《星光的背影》、《随想曲》,雷安娜的《旧梦不须记》,汪明荃的《万水千山总是 情》,陈慧娴的《逝去的诺言》,蔡国权的《再见也许不再会》,叶倩文的《零时十分》,蔡枫华的《何必曾相识》,当然还有第一次( 唯一一次)录粤语唱片的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
  84年
  
  84年是年轻一代歌手全面“夺权”的时候。谭咏麟两张经典唱片《雾之恋》、《爱的根源》均创下惊人的销量,二十场演唱会 场场爆满,成为众望所归的歌手第一人;张国荣《MONICA》的成功令他一举攀上偶像派头把交椅;梅艳芳83年的《梅艳芳》 走红后,84年《飞跃舞台》继续前进。陈百强的《百强`84》改变歌路,唱了不少快歌,人们并不受落,反而对几首慢歌情有独钟。 尽管如此,他依然是广受欢迎的超级偶像。反观老前辈们,就不那幺理想了。唱电视剧主题曲出名的郑少秋、罗文、叶振棠、汪明荃、关 正杰如同退潮一般迅速衰落了。许冠杰和徐小凤的声势也在减弱,不过他们出的唱片却绝对是精品,几乎每一首歌都值得再三回味。甄妮 倒是凭《再度孤独》的热卖夺取了几大颁奖礼的最佳女歌手奖,这无疑也是她的最后辉煌。现在回顾起来,只有阿LAM(林子祥)站稳 脚跟,继续走红了很多年。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就是自然的趋势。
  这一年是好歌丰收的一年。谭咏麟的两张唱片的绝大多数都是佳作:《傲骨》、《亮了红灯》、《爱的替身》、《雾之恋》、《 午夜丽人》、《幻影》、《创造命运》、《爱的根源》、《夏日寒风》、《都市恋歌》、《爱在深秋》、《谁可改变》、《捕风的汉子》 、《酒红色的心》、《欠了你》……张国荣的《张国荣》也相当不俗:《始终会行运》、《MONICA》、《柔情蜜意》、《蓝色忧郁 》、《不怕寂寞》(后三首据说是旧歌)、《缘份》,至于《H2O》算不算好歌就见仁见智了。阿SAM的唱片《新的开始》包括《新 的开始》、《风中赶路人》、《父亲的钢琴》、《洋紫荆》等好歌。《徐小凤》也是一张很好的专辑,里面有《情比雨丝》、《电话》、 《万里星河》、《风之路》等。陈百强的《摘星》慷慨激昂,是最难忘的禁毒歌曲,他还唱了深情的《画出彩虹》(在他后来昏迷住院时 ,歌迷们就在医院外播放了这首歌,可惜……)、奋发的《旅程》。还有,甄妮的《再度孤独》、《梦想号黄包车》,林志美的《偶遇》 ,林子祥的《莫再悲》,陈慧娴的《多少柔情多少梦》、《玻璃窗的爱》,雷安娜/彭健新的《停不了的爱》等等。
  85年
  
  85年一月,谭咏麟意气风发地在各大颁奖礼掠走了一大堆奖项,当然包括了实至名归的最佳男歌手奖。与此同时,又一张经典 唱片《爱情陷阱》引起了疯狂倾销在“中文歌曲擂台阵”上连夺七周冠军,销量超过七“白金”(35万张)。就在他最风光的时候,张 国荣悄悄加紧了追赶的步伐,精心炮制的《为你钟情》配合LESLIE的第一次个唱推出,反应热烈,成为当年夏天最热的唱片,卖出 二十五万张以上。84年就有人预言85年香港乐坛将成张国荣的天下,虽然没有成为现实,但张国荣无疑已成为谭咏麟最强对手。
  就在谭、张两手遮了大半个天空时,他们各自所属的“宝丽金”和“华星”先后推出了新力军──第一届“十九区歌唱大赛”冠 军张学友和第二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吕方。张学友第一首与歌迷见面的歌是《Smile again,玛丽亚》,反映不俗,首张个人大碟就叫《Smile》。张学友充满磁性的声音征服了乐迷,唱片在“中文歌曲擂台阵” 上逗留二十多周,并超越三“白金”销量(张学友现在要是想想自己的处女唱片,不知道会不会为今天羞愧?)!而“华星”则不惜工本 地为第一次出唱片的吕方制作了透明大碟,吕方不负众望,唱片第一周就成为销量冠军。当年较突出的新人还有CBS新力的林忆莲,她 以“日本妹”的包装亮相,最流行的歌是《爱情 I don't know》。影星刘德华则以一曲《只知道此刻爱你》初试啼声。
  在乐坛新势力抬头时,许多歌手星运日沉(包括雷安娜也成了凋谢的昙花),然而不少成名以久的歌星依然展示着雄厚实力。陈 百强年初推出了以《等》为主打歌的精选唱片,暑假期间的《陈百强──深爱着你》也相当受欢迎;林子祥的《林子祥创作歌集》从84 年底热卖到85年头,当中不乏名作,稍后又以《十分十二寸》奠定串烧歌宗师地位;由蔡国权创作的《顺流、逆流》,不用说,大家都 知道是小凤姐又一首经典歌曲;许冠杰的《最紧要好玩》也是当年水准较高的唱片。
  梅艳芳在85年开始了她的“百变”。年初的《梅艳芳》封套就是一个短发墨镜加西装外套的男性化形像,年中就成了涂脂荡粉 的“坏女孩”,引起一片哗然。不过,无论如何,ANITA迅速地扩大了歌迷数量,顺利地成为香港歌坛的新女王。
  85年也是蔡国权最成功的一年,不仅为别人作了不少歌,自己也出了三张唱片:《一生爱你一个》、《蔡国权精选》、《风中 暖流》。其中《蔡国权精选》为“白金唱片”,堪称蔡最好的唱片。
  创作歌手周启生和伦永亮几乎同时出了个人唱片,《周启生23》成绩较好,在“中文歌曲擂台阵”上过前三名,伦永亮则不理 想。另一位创作歌手郭小霖则带给我们一首很令人回味的《从不知》谭咏麟的《暴风女神LORELEI》在年底推出时却令人失望,除 了《朋友》外,几乎没有别的歌可以流传至今。85年给香港粤语歌迷们又带来不少兴奋,看看这些歌就知道了:谭咏麟的《爱情陷阱》 、《幸运星》、《火美人》、《情是永远着迷》、《此刻你在何处》、《雨夜的浪漫》、《朋友》;张国荣的《不羁的风》、《第一次》 、《我愿意》、《为你钟情》、《少女心事》;陈百强的《等》、《深爱着你》、《盼望的缘份》、《恋爱预告》、《我和你》、《不再 问究竟》;林子祥的《谁能明白我》、《每一个晚上》、《十分十二寸》;徐小凤的《顺流、逆流》、《风里的呼唤》、《献君千阕歌》 ;许冠杰的《星夜》、《最紧要好玩》、《心里日记》、《日本娃娃》;梅艳芳的《蔓珠莎华》、《似水流年》;张学友的《轻抚你的脸 》、《情已逝》;吕方的《听不到的说话》、《你令我快乐过》;还有,陈慧娴的《花店》;林志美的《雨夜钢琴》;夏韶声的《空凳》 ;叶倩文的《长夜,My love goodnight 》;苏芮《谁可相依》;郭小霖《从不知》……
  86年
  
  86年初,“宝丽金”在《Smile》大获成功的激励下,迅速为张学友推出了第二张个人唱片《AMOUR-遥远的她》, 唱片一面市,即引起抢购热潮,占据销量榜头名达七周之久,唱片中的《AMOUR》、《遥远的她》、《月半弯》、《单车少女》等在 各流行榜一路过关斩将,风光无限。眨眼之间,张学友便成了阿伦与张国荣最强威胁,走红之快,连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欣喜之余, 也常常害怕飞得高摔得狠。他的朋友兼对手吕方的第二张唱片晚些推出,虽然也卖了个“白金”,但是很明显有不进反退的感觉,两者比 较,张自然大占上风。他们举办了一个“双星演唱会”,场场爆满,很受欢迎。
  另一新人林忆莲稳步上扬,一曲《放纵》为她带来第一个流行榜冠军,同名大碟也成为白金唱片。经过一年的努力,SANDY 在乐坛站稳了脚跟。
  外表俊朗的“新秀大赛”冠军杜德伟是“华星”力捧的对象,首张大碟《只想留下》反应尚可。“无线”的当家小生梁朝伟的《 朦胧夜雨里》却一不小心卖出“白金”数字。不过,这一年最“凶猛”的新人当数刘美君,在低调下推出的《最后一夜》堪与小张的《S mile》相比,以三“白金”铸造了又一个奇迹。
  在新人辈出的时候,一位原来被以为要“寿终正寝”的老歌手却枯木逢春,他就是罗文。凭着一曲家喻户晓的《几许风雨》,罗 文又一次尝到了久违的“龙虎榜”冠军的滋味,同名唱片也顺利登上“中文歌曲擂台阵”的榜首。唱片中还有一首冠军歌《浪淘沙》,是 罗文与“华星”一班新秀合唱的,其中就有杜德伟。
  林子祥这一年推出的唱片是《最爱》,总体感觉一般,《阿LAM日记》和《数字人生》玩了点噱头,《史泰龙LAMBO》更 是疯狂得过了分,幸好还有正点的卢冠廷作品《最爱是谁》。徐小凤的《每一步》继续保持水准,《一脸红霞》、《每一步》、《冬》、 《婚纱背后》、《城市足印》都是百听不厌的好歌。
  许冠杰就有点不妙,唱片《热力之冠》招来一片批评,主要是过于通俗乃至庸俗,“代表作品”有《封佢做偶像》(描述同性恋 者的作品)、《我的妹妹》、《皆因你无得弹》等。
  而当红歌手的地位还是非常稳固。谭咏麟这一回没让歌迷失望,筹备大半年推出的《第一滴泪》无论词、曲、编都较上一张唱片 有提高,基本达到《爱情陷阱》的水平,当中的佳作包括《世界停顿》、《第一滴泪》、《旧信纸》、《珍重》、《无言感激》等。张国 荣则出了《STAND UP》和《张国荣-迷惑我》两张唱片,前者以快歌为卖点,较出色的作品有《打开信箱》、《黑色午夜》等;后者则更为精彩,包括了 金曲《有谁共鸣》和《当年情》,此外,《烈火边缘》、《隐身人》、《迷惑我》也不错,张国荣还自己填词《爱火》。梅艳芳摇身一变 ,成了《妖女》,拉上《梦伴》师弟许志安和《爱将》“草蜢仔”《将冰山劈开》,女歌手的No.1无可取代。陈百强约满“华纳”, 决定过档EMI,“华纳”生气之余对他的《当我想起你》不作宣传,甚至封套上只见到一个女孩“Josephine”。不过,丹尼 还是有群众基础的,《当我想起你》、《偶像》、《再见Josephine》仍相当流行,丹尼又多了一张白金唱片。而EMI为陈百 强推出的首张大碟《凝望》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成绩喜人,唱片销量榜上连续蝉联冠军,《凝望》、《迷失中有着你》、《至爱》等传唱 一时。陈慧娴也有进步,《反叛》是她事业上的一个小高潮,当中有俏皮可爱的《反叛》、《跳舞街》,更有感人情歌《痴情意外》、《 Love me once again》、《与泪抱拥》、《忘记悲伤》等,唱片销出12万张。
  在偶像派渐据上风,情歌泛滥的时候,另一种不同的声音如惊雷般响起,香港的乐队迅速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的代 表包括太极、达明一派、RAIDAS,也是一次全港性乐队大赛的前三名。太极七子人多势众,是86年最受欢迎的乐队,主音歌手是 雷有辉雷有耀兄弟以及邓建明。他们的歌声势较大,有一种痛快淋漓的宣泄感,却绝非歇斯底里的吼叫,不过他们的歌词常常是文理不通 (填词人通常是因葵)。成名作是《红色跑车》,其后出唱片《迷》,内有《呐喊》、《迷途》(“金榜十大”冠军歌)等,销出5万张 以上。由刘以达和黄耀明组成的达明一派虽然开始时受欢迎程度不如太极,后来却是成就最高的组合。以《惑星》、《继续追寻》等试探 市场后,“宝丽金”决然为他们推出《达明一派2 》,主打歌是《迷惘夜车》,另有《Kiss me good-bye》、《迷恋》、《模特儿》等曲,为达明带来一张金唱片。RAIDAS的两位成员是作曲的黄耀光和主音陈德彰(后 来曾与周慧敏相恋)。形像相对而言较贴近大众。他们的《吸烟的女人》在港九每一个角落广为传唱,吸引人的不仅是颇具个性的电子旋 律,还有“御用”填词人林夕营造的意境。
  其余乐队中有影响力的还有BEYOND、小岛、凡风等。由黄家驹、黄家强、黄贯中、叶世荣、刘志远组成的BEYOND被 公认是演奏乐器的顶尖高手,家驹的嗓音也颇具感染力,他们第一首打入流行榜的作品是《昔日舞曲》。小岛曾以唱片《画匠》与太极、 达明同在“中文歌曲擂台阵”占一席之地,可惜很快就散了。凡风一如其名,以民歌风格为主,他们的《萍水相逢》等曲在繁嚣的闹市中 给人们带来片刻宁静。
  以下是一些上面没有提到的好歌:叶德娴/陈洁灵的《千个太阳》;苏芮/夏韶声的《车站》;吕方的《求你讲清楚》、《每段 路》、《只因我太痴》;刘美君的《最后一夜》、《午夜情》、《隔》;钟镇涛的《情变》……
  87年
  
  踏入1987年元旦,香港一批当红歌星纷纷推出新作,先有张学友、陈百强、林子祥,其后有谭咏麟、张国荣、林忆莲等。
  张学友的唱片名为《相爱》,点题歌很特别,是改编自一首日文歌,然而作曲的是林敏怡。唱片中有《别恋》、《你每句说话》 、《温馨》、《蓝雨》和《飞机师的风衣》等歌,总感觉有上一张专辑的影子,但水准却下降了。
  陈百强的上一张唱片才出了不到半年,又急匆匆出了严格说来只有九首歌的《痴心眼内藏》,《驱魔师》、《冰封的心》继 续暴露出唱快歌是丹尼的弱项,相反,《痴心眼内藏》、《情人》、《梦呓》、《约会》这些柔情慢歌他就驾轻就熟了。
  林子祥精湛的歌艺令《千亿个夜晚》爆发绚烂的光芒,《海誓山盟》也是动人心弦的美妙情歌。
  阿伦的《墙上的肖像》又以刘以达作品点题,当中还有《无边的思忆》、《千面女郎》、《情不变》、《曾经》、《痴心的废墟 》等精彩作品,这是他又一张成功的唱片。
  林忆莲的《激情》改自《Take my breath away》,演绎得非常出色,唱片中还有《决绝》等好歌。林忆莲正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上扬。
  而另一位很有希望的女歌手却不如人意,她就是陈慧娴。《贪贪贪》、《变变变变变》这些哗众取宠的歌完全不合她的歌路,抒 情慢歌《去吧》、《天意》也并不算精品,再加上形象设计失败,被讥笑为“陈立品”(一个专扮演小角色的资深女电视艺员)。多年以 后,慧娴还常提起这段不愉快的经历。
  和吕方对比起来,陈慧娴还算幸运的。本来他上半年出的《痴恋》成绩不错,然而后来“华星”为他找来黎小田监制新唱片,为 求突破,竟让他唱了垃圾一般的《爱令我变炭》,吕方从此沦为二流。
  刘美君也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新碟名为《点解》(粤语的“为什幺”之意),大部分作品都很平庸,只有颂扬父爱的《一对旧皮 鞋》还过得去。
  钟镇涛前两年的《泪之旅》、《香肠蚊帐机关枪》反应不俗,87年初推出第三部曲《非洲黑森林写真集一日游》,无聊又傻气 ,虽有温拿名曲《今天我非常寂寞》压阵,唱片也卖不过“白金”。
  上半年继续冒出不少乐队,成绩较好的只有郑敬基、陈少伟组成的“风云”,他们的《ANITA》、《COME DANCE WITH ME》等相当受欢迎,不过很快解散了。
  BEYOND出了一张《阿拉伯跳舞女郎》,在“中文歌曲擂台阵”停留一周,成绩平平。
  张国荣的《爱慕》与上一专辑相比略为逊色。
  梅艳芳则成了“黑寡妇”,跳起了《似火探戈》。
本帖被评分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