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驾崩前后 后妃宰臣可以做些什么?
皇帝驾崩前后,后妃宰臣可以做些什么?皇帝寝疾期间,大臣的责任就是提请皇帝早建储君。这也是令皇帝心急如焚的事,甚至比性命更为重要。尤其是对那些早先没有定立嗣君的皇帝来说,若在这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未把继承人定下来,让王朝一脉相承的链条在自己手中接错或中断,那是无颜面见祖宗的事。 本文来源:中国网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自身当。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死于非命,临终前作了这首五言诗。大多数被疾病夺去性命的皇帝,在垂危时,会感觉到生命即将结束。最可怕、最冷酷的事情无过于死亡,帝王们一下子变得十分渺小,在死神脚下战栗,巴望着各路神灵相救,挽狂澜于即倒。陈武帝在病榻上挣扎时,派遣大臣以疾苦告太庙、告太社、南北郊;宋真宗派人祷于山川神祗。病危时,推恩于罪犯是另一种试图挽救自身的方法。唐穆宗发布降死罪以下,减流人一岁之令,宋仁宗、英宗宣布大赦,减天下囚罪一等,徒刑以下释放,宋哲宗大赦天下并且蠲民租。然而皇帝们仍然无法从死神的手指缝间逃走。
令皇帝心急如焚的还有性命以外的事情。那些早先没有定立嗣君的皇帝,此时要急忙把继承人定下来,这是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王朝一脉相承的链条决不能在自己手中接错或中断,否则如何面见祖宗?汉武帝晚年疼爱幼子弗陵,有心立他为太子,诏令未及下,死神匆匆向武帝走来准备会面。武帝急忙定下弗陵为嗣君,几日后武帝驾崩。曹魏明帝在离世前数小时,急定曹芳为太子,八岁的曹芳在这一天中一变为太子,再变为皇帝。同样,晋简文帝赶在驾崩之前立司马曜为太子,同日简文帝崩,太子即位,是为晋孝武帝。
在皇帝寝疾期间,大臣有责任提请皇帝早建储君。宋英宗患的是某种精神错乱的怪病,他自己不能自觉意识到必须速建储君,宰相韩琦到皇帝卧内入间起居,因便建言:“陛下久不视朝,愿早建储,以安社稷”。英宗点点头,韩琦立即请皇帝写在纸上。英宗写下“立大王为皇太子”。韩琦指出应该写明确,英宗又在后面写下“颍王顼”三字。韩琦立即召学士承旨张方平到福宁宫起草制书,再将起草的制书拿到英宗面前批定。英宗靠在几案上,话语已含混不清,张方平把笔递到他手上,请他写上名字。英宗竭力写下了嗣君的名字。嗣君定下来了,英宗泫然下泪。不到一个月,英宗驾崩,神宗即位。宋神宗三十八岁时,一病不起,群臣请立皇太子,于是立赵煦为太子。立太子后的第四天,神宗崩逝,哲宗继位。
如嗣君尚幼,皇帝病危时常提升两人以上的大臣,并授予顾命。汉武帝晚年暗中估量过群臣,认定奉东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乃命人画了一幅周公背负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临终,命霍光行周公之事,升其职为大司马、大将军。服侍武帝数十年的匈奴人金日升为东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三人同受遗诏辅少主。汉宣帝寝疾时以史高、萧望之、周堪受遗诏辅政。魏文帝召曹真等受遗诏辅嗣主。魏明帝病危中急召司马宣王,在病榻前,明帝握着太尉的手说:“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曹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晋明帝以司马羕、王导、卞壶等七人并受遗诏,辅太子,南齐高帝召司徒褚彦回、左仆射王俭受顾托。唐太宗召长孙无忌、褚遂良入卧内,谓之曰:“太子仁孝,善辅导之!”又对太子说:“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