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场地为何选定天安门

 开国大典背后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秘闻,譬如在阅兵场地的选择上,就曾考虑过西苑机场。但为何最终选择了天安门?请看开国大典背后的秘闻。

  本文来源:《开国大典6小时》,作者:于江编著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7月,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
  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
  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