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日全食时,黑暗的太阳外围是银白色的光芒,像帽子似的扣在太阳上,因此称为“日冕”。日冕是太阳最外围的大气层。根据恒星结构理论,人们认为太阳发光的源泉是内部的热核反应,太阳的温度从内部的上千万摄氏度降到表面的几千摄氏度。但令人奇怪的是,光谱观测发现,到了太阳表面光球层以外的日冕层,太阳大气的温度又突然从几千摄氏度增高到上百万摄氏度。人们的一般常识是“离热源越近,温度越高”,但日冕层为什么离热源(太阳核心)越来越远,温度反而会越来越高?这一奇特现象已经困扰天文学家七十多年,至今没有得到合理和公认的解释。日全食发生以后,平时光芒四射的太阳被月亮完全遮住,日冕的光辉展露出来,为天文学家深入观测日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古今中外的天文学家还曾经数千次地观测到,在太阳周围的日冕层和较低一点的色球层,有时亮度突然增加,这一现象被称为“太阳耀斑”。大的太阳耀斑爆发时,其瞬间的亮度可以达到平时的几千倍,有的如一条巨龙在太阳上飞舞,有的则像从太阳上发射的绚丽礼花;此外,太阳大气中还有一种活动最为剧烈的现象“日冕物质抛射”,这一现象爆发时,等离子体物质从接近日面的低日冕喷出,就像从太阳发射出的猛烈炮弹一样,瞬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这些物质和能量传播到地球附近时,可以造成短波通讯中断、卫星工作失常等破坏现象。对“太阳耀斑”和“日冕抛射物质”现象的成因,科学家至今无法解释,更无法准确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