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冯玉祥与蒋介石的恩怨(组图)

  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冯玉祥先后担任第三战区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赴前线指挥对日作战,后第六战区被取消,冯玉祥的司令长官职务也就跟着被取消。1938年12月,冯玉祥一家随国民政府迁至陪都重庆,住在了巴县中学。

  冯理达:在巴中的时候我父亲老组织学习班。什么都讲,也讲古的,也讲今的。一天正好是翦伯赞讲话,父亲站起来很恭敬地说,伯赞先生,我得请个假,出去一下。待会儿带个人进来——蒋介石。

  蒋介石也坐那儿听翦伯赞讲,然后父亲讲。蒋介石对古代历史不太懂,这首诗念的就是《三国演义》前头那首诗,他说“哎呀,您写得真好”。父亲说,哪是我写的。

  抗战后期为筹集抗日资金,冯玉祥在四川发起“节约献金运动”,他自己带头卖字卖画,凡是向他乞字求画的一概索取笔资,作为抗日献金。1941年,冯玉祥六十大寿,周恩来在贺词中称赞他有“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的精神。在陪都,冯玉祥也把这种精神用在他的盟弟蒋介石身上。

  冯理达:在重庆,父亲不是当面指责你怎么样,而是给你讲过去的故事,引经据典。那时,蒋介石住南岸,我们住北边城里,父亲到那去打着灯笼。因为当时确实是黑暗,到处是特务,学校也有特务。“哎呀,二哥,你怎么大白天的打灯笼,干吗呀,看不见了?”“对,看不见。”父亲顺着蒋介石的话说。

  记 者:在重庆的时候您父亲有没有受到蒋介石的控制或者监视?

  冯理达:当然控制了。像后来“较场口事件”,妈妈挨打,特务专往头上打。

  1946年2月10日,“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大会”在重庆较场口广场举行,但是呼吁民主的这场却让蒋介石大为光火,他下令派兵镇压,酿成著名的“较场口血案”,在被镇压的人群里也有冯理达的母亲。

  记 者:您知道您母亲挨打的事吗?

  冯理达:过后我才知道。母亲受伤了。本来是庆祝政协,结果特务就搞乱了。那时候郭沫若等人都在。

  三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一家乘船离开重庆回到南京。由于感到与蒋介石矛盾日深,在国内无所事事又不安全,冯玉祥于是借考察水利的名义提出出国。蒋介石答应了冯玉祥的要求,送给他一个水利特使的头衔,让他到美国考察。蒋介石最初的打算是想把冯玉祥一人放逐海外,而把他的家属留在国内作人质。冯玉祥深知蒋介石的为人,坚持要求夫人和儿女随同,理由是便于照顾生活。蒋介石又提出条件,要求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加入国民党、女儿冯理达加入三青团,否则不发护照。冯玉祥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蒋介石只能让步,不过只给了李德全和冯理达的护照,其他儿女的护照却拖延下去。

  冯理达:那时候父亲决定去美国。我们走的时候周总理、邓大姐都在上海送行了。我们住在淮海路(霞飞路1881号)。周总理、邓大姐又专门和我妈妈谈了好久。

  1946年9月2日,冯玉祥夫妇带着女儿冯理达一行8人,从上海码头登上客轮驶向美国。冯玉祥到美国考察水利,出国前,他还写了一首诗:“这次远去美利加,时刻不忘我国家,德智群体都研究,回来建设新中华。”第二年9月,冯玉祥的另外三个孩子在女儿冯理达未婚夫罗元铮的陪同下,历经辗转也来到美国。

  冯玉祥66年不寻常的生涯当中,最后两年是在美国度过的。这期间冯玉祥不断抨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反对美国政府援助蒋介石打内战,最终蒋介石开除了冯玉祥的国民党党籍,而冯玉祥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过去的结拜兄弟最终变成了死对头。1948年,在与国民党的战场对决中取得了优势,毛泽东通电全国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新的联合政府,冯玉祥在被邀请之列。这年7月,冯玉祥决定与家人一起绕道苏联回到祖国,但是谁也没想到,因为一场意外火灾,冯玉祥不幸在黑海遇难。

  记 者:那两年您父亲在美国主要做什么?

  冯理达:刚开始去的时候是看水利,去了好多地方。

  记 者:那您父亲会英文吗?在美国怎么生活?

  冯理达:他学习,到1947年以后,他能够上街买票看电影。很快他就能用英文说话,自己出去都没关系。我还有一张和妈妈的相片,两个人买酸奶,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吃。

  1947年春夏之际,中国国内青年学生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酿成“五二○惨案”。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冯玉祥十分愤慨,他在旧金山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书》,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暴行,要求立即停止内战,组织联合政府。与此同时,冯玉祥还一直同国内的李济深、何香凝等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结成反蒋统一阵线。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但愿爱我的人与我爱的人都永远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