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009]多个朋友向我要的音乐,犹豫了很久还是割爱啦【值得您典藏】
曲名:Flamenco 弗拉门戈 (Canon 版本) 作者:Johann Pachelbel 约翰·巴哈贝尔 推荐指数: ★★★★★ ★★★★★ (我给满分啦) Flamenco 弗拉门戈 Flamenco是西班牙的一项国粹,观众很容易被它的节奏、特殊的踩脚舞步、手腕的动作和身躯的扭摆所吸引。行家评论说,“Flamenco是最能享受音乐,将音乐掌握得最精确的舞蹈”。而能将内在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诠释出人性,乃是Flamenco的最高境界。正因为这是一门诠释人性的表演艺术,因此舞蹈家本身的天分和人生经历重过技巧,这也是为何Flamenco舞者很多是年龄越大,跳得越有味道。
Flamenco舞严格地说,是安达卢西亚吉普赛人的音乐和舞蹈,来源于吉普赛、安达卢西亚、阿拉伯的民间歌曲。根据进一步的考证,它还来源于拜占庭和印度的宗教圣歌。Flamenco的精华是歌,常常有吉他音乐伴奏,同时表演即兴舞蹈。男子的舞蹈特别复杂,用脚尖和脚跟击地踏响,节奏十分快捷,女子舞蹈按照传统主要是显示手和躯干的文雅,而不是脚上功夫,在表演的过程中,伴随着拍手、捻指和激动的喊叫。这种音乐和舞蹈分为三类: “深沉的”或“严肃的”,格调十分忧郁,描写死亡、痛苦、绝望或宗教信仰的题材; 介乎中间的,不很深沉同样令人感动,配合的音乐往往带有方的色彩; 还有一种是“轻松的”,描写爱情、乡村生活和欢乐的题材。从19世纪起,吉普赛人开始在咖啡馆里跳舞,并以此为业,于是“Flamenco”一词首先用来称呼他们当时的音乐和舞蹈,后来,这种自娱性的表演,被排练的节目取代了。今天Flamenco不仅是一种舞蹈的名称,它也被用来形容一种人生态度,即对一个“正常”的社会而言,Flamenco代表了一种放荡不羁,追求享乐不事生产,并经常生活在法律边缘的人。然而对Flamenco来说,却表现了一个人自由自在,特立独行,视金钱如粪土,及蔑视墨守成规的事物。
于是,当响板声响起的那一刻,吉普赛舞者开始了永不停息的舞步。
Flamenco根源于遥远的过去,被认为起源于非洲享乐主义的Tartessans(公元4-6世纪,因其音乐和原始的舞蹈而闻名)。跳舞女郎在罗马时期乘船而来,在帝国首都赢得了舞姿精湛和的双重名声。之后,经过希腊人带来的拜占庭式宗教礼仪的圣歌洗礼,促成了Flamenco舞曲中的东方色彩。而穆斯林长达几个世纪的统治,文化上的交融亦对Flamenco有所贡献。犹太宗教歌曲的片断,在复活节游行队伍所唱的简调中也时有出现。到了11世纪,在安达卢西亚充满南方风情的民间音乐作用下,正式形成了Flamenco舞曲,其中包括组成Flamenco正式框架的Fandango,Jarcha,Zambra,Ziriab等舞蹈形式。起源于大马士革哈里发地区的反复说唱又为Flamenco增加了新元素,这种方法成为充分释放情感的桥梁。1492年,随着格拉纳达的灭亡,西班牙得到光复。罗马教皇格列高里的单声圣歌,蕴含忧愁的东方声调——由西哥特的拜占庭式的合唱转化而来,在经过西班牙民间传统的过滤之后,成为Flamenco曲目的创作灵感。歌唱家Enrique el Mellizo坐在Malaga大教堂门口,听修道士唱弥撒曲之后,创作了一种Flamenco的歌曲形式。
15世纪,有“专业音乐家”之称的吉普赛人到达西班牙后不久,便成为Flamenco创作过程中的催化剂。当吉普赛人学习南方的民间歌曲时,他们增加了复杂的韵律和描述词汇。最重要的是表达了他们处在社会边缘苦难的内在感受。那种奔放的热情与不幸的际遇,既是时代的心声,也是民众的呼喊。而那些人也大凡属于慨叹风云变换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民众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结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的人。他们使用卡斯蒂利亚复兴时期的爱情抒情诗中故事形式的叙事诗,在集贸市场、牛市和马市,为钱而唱,这正是Flamenco街头文化的渊源。
“Canon卡农”的涵义 卡农这个词Canon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或者经典之意。卡农原来的意思是“规则”,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最出名的卡农除了巴赫的《音乐的奉献》之外就是巴哈贝尔的《D大调卡农与吉格》,旋律简单朴实,但具有精密完美的乐曲结构,充份展现对位法的魅力。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不只是巴哈贝尔的这首。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巴哈贝尔这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顺便提一句,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还可以做倒影处理。
Johann Pachelbel 约翰·巴哈贝尔 Johann Pachelbel 约翰·巴哈贝尔(1653 - 1706),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1653年9月1日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Nuremberg)。早年随施韦默尔(Schwemmer)学习音乐,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Altdorf)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一所学校。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管风琴师克尔(Kerll)的学生和助手。1677年至爱森纳赫(Eisenach),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爱森纳赫也是德国音乐的故乡,8年之后,J.S.巴赫 在这里诞生。1678年至爱尔福特(Erfurt)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 J.C.巴赫(Johann Christoph Bach,J.S.巴赫的兄长,并在双亲去世后成为 J.S.巴赫的监护人)。1683年,他的第一位妻子和儿子不幸死于瘟疫,次年再婚。1690年之后在斯图加特(Stuttgart)和哥达(Gotha)担任管风琴师。1695年回到家乡纽伦堡,担任圣泽巴尔德教堂(St Sebald's church)的管风琴师,自此一直到1706年3月3日逝世。
许许多多的艺术家,从古典大师到现代爵士名家,都为弗拉门戈而着迷。以下是他们给予弗拉门戈的评价:
“弗拉门戈就像我们的布鲁斯。” — Miles Davis
“当我聆听弗拉门戈时,我感觉悠远,独特而又如此熟悉。” — Chick Corea
“在欧洲,没有比弗拉门戈更丰富多彩而具有活力的音乐了。” — Manuel de Falla
唉! …… 累死啦!这个音乐320Kbps/10.5MB,相信在网上您是找不到这么好的啦,典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