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009]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永恒的伟大!

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永恒的伟大!
 
      贝多芬当之无愧地无愧于整个音乐史上最最伟大的“人”以及音乐家之一!他的一生历经磨砺与苦难,也有着幸福与辉煌;直至最后的大彻大悟,及超脱,凌驾与命运与苦难之上!他拥有别人所难以想象的,对于一个如此热爱音乐,如此热爱生命的人来说最苦难的命运----双耳失聪。但是其超人般的坚强意志与信念,最终终于使他战胜了世俗,战胜了命运对他的无情的折磨!他就像一位与“绝望”搏斗的“神”,最终伟大而崇高地战胜了绝望!贝多芬的美,是一种永不畏惧的信念!一种伟大而永恒的,可以与一切“痛苦”相抗衡的,如“盘古”开天辟地一般气势磅礴的,如米开郎基罗的“大卫”雕像一般地,集力量,雄浑,“悲壮”与“新生”之美的完美诠释。
    不过,世上还存在着另一种“美”,与贝多芬截然不同的“美”------它叫做“安抚”与“温暖”。他就是另一位“巨匠”之一莫扎特。    他的音乐能温暖人心,他的音乐能安抚孩子们,并让孩子们停止哭    啼,他的音乐能使老人安然入眠,他的音乐能使临终者带着希望与美好,进入永恒的天堂,他的音乐能使“做了错事”的人而变得善良,他的音乐能让铁石心肠者泪流满面........他的音乐能让一切的一切都变得美好!那是最“圣洁”,最“感人”的音乐,永远能让人们感受到“爱”与光明。它就像母亲的歌声一样“温柔”,像童话一样“温暖”,春天的阳光一样“温和”,像朋友间美好的祝福一样“温馨”,像小姑娘对我所说的“悄悄话”一样地“温存”,像父亲对自己孩子最平凡的关心一样“温情”.......这就是传说中“和谐”的美。与其用“力量”战胜邪恶,不如用“美好”来感化邪恶。这就是与贝多芬同样伟大的莫扎特,的音乐与灵魂!
      莫扎特的音乐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化的伟大诠释。不过,这个世界,甚至是整个宇宙,都不是永恒静止不变的,永远没有永远的和谐;是的,我们当然永远希望幸福,永远希望着美好,但理想有时是会被现实所遮掩;世界上任何的事物,伦理,以及自然,都有着另人难以捉摸的,所谓的“两重之性”;臂如:正,反;阴,阳;善,恶;美,丑;光明与黑暗;悲伤和欣喜......美好的春天会过去,严酷的冬天将会来临,但冬天过后春天将会重新地开始;这,也就是所谓“轮回”的力量。也就是世间一切万物永恒不变的规律。而能够诠释出这种“规律性”的,有着另一位最最伟大的人-----他就是巴赫!巴赫知道,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理想化”与“和谐”;在巴赫眼里,一切都变得那么“淡然”“中庸”,超脱与永恒!他融合了“宇宙”,“宗教”,“美学”,“哲学”.........世界一切万物的理解与感悟;他能把那些“不和谐”的因素也变得那么的舒服,妥帖;它还有一种“数学”之美(黄金比例美学)。巴赫的音乐结构非常地严谨,就像接近于完美的数学比例一样;并不仅仅如此,他的音乐能够“唤醒”我们潜在的宗教信仰,它是无法用语言能够解释与表达的;就像加百列所咏唱的“天堂之歌”,就像格里高利之“圣咏”一般,仿佛每听一遍就会觉得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并不仅仅是音乐那样简单,巴赫的音乐,就像是“宗教”;我甚至觉得这就是音乐的“本体”,而巴赫本人就是他所歌颂的“上帝”与“基督”;神圣地信仰,对自然的解释。我觉得也可以这么说:它仿佛是“扬.凡.爱克”的油画作品一样,永远地清澈,神圣;庄严与温暖能够相互地融合.......
    我们来做一个颇为抽象的比喻吧:贝多芬的音乐,是从黑暗里,勇敢坚强超毅地走向了光明!莫扎特,则是理想化的“美好”与“圣洁”-----永远的光明;巴赫:则是从黑暗,走向光明,而转而再走向黑暗,最后经历了终极的“洗礼”与“超脱”,而最终转向永恒的光明!就像圣经中所说的:“最后的审判”之后,光明必将到来!幸福必将到来!希望将永存!.........
    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永恒而不朽的伟大!
da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