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桑的長壽在音樂史上算是相當少見,也因此他的音樂創作非常多元化,從歌劇、聲樂曲、交響曲、交響詩、協奏曲、室內樂以及獨奏曲的領域都有他才華洋煙的創作。除了自己的創作之外,聖桑也懂得去欣賞其他音樂家。例如聖桑很喜歡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如左圖)的交響詩,為此他也嚐試這樣的創作方式,寫了四首交響詩;聖賞也很欣賞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如右圖)的音樂,所以他在法國極力推廣華格納的樂劇;而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如左圖)一系列的樂評也引起聖桑的共鳴,也對舒曼產生惺惺相惜之情。不過晚年的聖桑,對於當時現代音樂的語法,難以適應。例如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如右圖)的芭蕾舞劇《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有別於十九世紀的音樂表現方式,就無法引起他的共鳴。
其實聖桑在旅遊的時候,也不忘記創作,例如《繆思與詩人》(La Muse et le poète pour violon, violoncello, and orchestre, op.132)。這是聖桑在1909年12月前往埃及,在他非常喜愛的埃及古都路克索(昔稱底比斯)寫下的曲子,隔年6月7日由比利時小提琴大師易沙意(Eugene Ysaye,1858-1931)(如右圖)與大提琴家霍爾曼在英國倫敦公開首演。《繆思與詩人》的獨特在於聖桑採用了少見的小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奏再加上管弦樂團所完成的協奏曲。不過《繆思與詩人》並不是聖桑親自題上的標題,而是出版商在發行作品時,自行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