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醉渔唱晚 The Evening Song of a Drunken Fisherman 据《李子昭传谱》/卫仲乐演奏 唐代陆龟蒙曲,乐谱最早见于《西麓堂琴统》(1549年)。乐曲描写渔夫放歌高唱、豪放不羁的醉态。音乐从低音区开始,以缓慢的吟揉技法奏出富有吟唱性的旋律,描写了江岸月色、渔夫独酌、引亢高歌、自得其乐的情景。乐曲通过连续的切分节奏及散音、按音音色的明暗对比,将渔夫的醉态表现的惟妙惟肖。
03. 潇湘水云 Clouds over the Xiao and Xiang Rivers 据《五知斋琴谱》/吴景略演奏 宋代古琴家郭沔创作。南宋时期,元兵南侵,郭沔居住在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汇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被云雾所蔽,见到山水奔腾的景象,便会引起自己对山河残缺、身世飘零的感慨。此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颂及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全曲共分十八段,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潇湘二水壮丽的景色及作者忧郁、深沉的内心世界。
04. 忆故人 Thinking of an Old Friend 据《今虞琴刊》/吴景略演奏 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思故人”,作者不详,传为东汉文学家蔡邕所作。全曲共分六段,第一段以清亮飘逸的泛音开始,造成空山幽谷一片空明的气氛。中间几段,缓慢而规整的节奏,缠绵悱恻的曲调,绵延不断的琴声,使人感到情深意切,有辗转反侧、“剪不断、理还乱”之感。乐曲的最后,低音区跌宕的节奏、激动的泛音音调又一次掀起感情的波澜。
05. 离 The Lament (Lisao) 据《神奇秘谱》/管平湖演奏 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的同名抒情诗所作。乐曲抒发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惨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以及诗人那思乡爱国的崇高情怀。此曲前半部分压抑而悲凉,表现了忧郁而愤慨的情绪,后半部分一扫沉闷的气氛,“豪放自若,有不为六地所累慨”,表达了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全曲随情绪的起伏变化,采用了多种调式交替的手法,“始则抑郁,继则豪爽”的评语,准确地概括了此曲的基调。
06. 洞庭秋思 Autumn Reflections on the Dongting Lake 据《琴书大全》/查阜西演奏 古曲。乐曲具有北方音乐的古朴苍劲,犹如古诗所描述:“曾放扁舟沂楚天,清猿泪竹思凄然。廿年梦里湘山月,今夜分明在七弦。”作品以清新淡雅的曲调,描绘了洞庭湖上水天一色的秀丽秋光,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07. 酒狂 A Feigned Drunkard 据《神奇秘谱》/姚炳炎演奏 晋人阮籍所作。阮籍所处时代是司马氏集团统治时期,士大夫因反对黑暗统治而批评朝政,常会遭到迫害或杀戮,“酒狂”反映的正是这一历史时期士大夫的精神状态。他们隐居山野,弹琴吟诗,借酒佯狂,以洁身自保,又表示了对时事不满。乐曲采用基本曲调变化重复的手法,在节奏上采用弱拍上的重音和长音,形象地表现了酒醉后步态踉跄的神态。
08. 平沙落雁 Wild Geese Alighting on the Sands 张子谦传谱/周成龙改编/龚一演奏 传统名曲,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天闻阁琴谱》题解曰:“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全曲共七段,第二段是全曲的核心音调,三、四、五段均是这一音调的变化重复。生动活泼的句法,悠扬婉转的音调,描写了群雁在空中盘旋、若来若去的景象。
09. 梅花三弄 Three Variations on the Plum Blossoms 据《蕉庵琴谱》/张子谦演奏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有凌霜音韵也。”本曲系由东晋时代桓伊所奏笛曲改编而来,又名“梅花引”、“玉妃引”。全曲共十段一尾声。三弄本指曲中用泛音演奏的三个段落,描写了梅花洁白傲放的形象,曲调清新活泼,节奏明快。乐曲的后半部分曲调高亢流畅,节奏铿锵有力,表现了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拔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