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图】卢武铉人生秘境:祖籍浙江 两次整容
政企勾结腐败之探源 尽管历届韩国政府为了打击腐败,也采取了许多严厉的措施。国会还注意通过立法从制度上反腐败。前几年就有了专门的反腐败法。该法规定:国民举报公职人员腐败行为,因此增加了国家财政的收入,可获得最高达2亿韩元的奖励和彻底的安全保障。对举报腐败的奖励上限超过了举报敌谍(1.5亿)和逃税犯(1亿)。
针对议员选举时政客拉拢选民的贿选,检察机关规定,如果选民接受了30万韩元(合2100元人民币)以上的财物,就会被拘留。因为向政界提供非法政治资金而遭厄运:逃亡国外、下狱、乃至自杀的大企业的董事长、总裁为数不算少。但是政商勾结的腐败仍屡禁不止,成了韩国社会的一颗毒瘤。
归纳韩国国内媒体的看法,似有下列原因:
首先,韩国一直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民主化以前的年代,大至制订国家产业政策、小至企业的外汇、银行贷款、海外投资、原材料供应,政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国内有研究韩国问题的学者说,韩国的大企业的董事长实际上是政府,业主只是扮演了管理者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的政治情结很浓,摆脱不了依附权贵最后自己成了权贵的角色。十几年来的民主化并没使情况有根本的改观,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企业家向政界靠拢、“商而优则仕”的现象仍不少见。翻阅近几届韩国政府内阁名单,不难发现不少部长出自三星、现代、LG、SK这样大企业的管理层。
其次,韩国社会任人唯亲风气重。韩国也是个重视人情的社会,“血缘、地缘、学缘、人缘”在韩国无论从政还是经商都很重要。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届新政府上台,就会对内阁部长、公营企事业管理层甚至连一些民间机构的负责人进行大换血。当选人要对竞选时帮助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幕僚论功行赏。趋炎附势之辈则瞅准机会进行投机,每当新的权势实力人物上台之前或之初,就会有人备着厚礼上门探访,媒体称这些“机会主义者”为“追赶新太阳的人”。韩国公众抨击“追赶太阳”的风气成为历届政府政策失败和腐败和根源之一。
第三,有贪渎文化的土壤。不管哪个政府部门都有贪污的公务员,连司法警察监察部门也不例外。
2003年中,韩国反腐败委员进行的一个民调显示,58%的受访者认为“公务员腐败”,其中最腐败的部门依次是:建筑75%、税务61%、法律事务57%、警察55%、国防及兵役48%。在2002年反腐败委员会发表的“2001年71个公共机构清廉度”报告,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排在第71名的竟是中央检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