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009]任宝贤演播的老舍小说《二马》第六回






二马






老马先生为继承哥哥的遗产,一家小古玩铺子,带着儿子小马,飘洋过海到了伦敦。经在中国传教的伊牧师介绍,寄居在温都太太家里。温都太太是个寡妇,就和闺女玛力一起生活,起先是一百二十个不愿意招俩中国人来家住--中国人多可怕呀!杀人放火带吸毒,天底下的坏事没他们不干的!可架不住伊牧师的死说活磨打保票,另外他们的房租也出的高啊,一年能有不少钱进 帐,贴补她们孤儿寡母的家用,勉强算答应了。
  不曾想,日久生情,二马爷俩儿居然对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温都母女产生了"爱情"。
  老婆死了有几年,自己又漂泊海外,寂寞孤零,老马迷迷糊糊地喜欢上了温都太太。
  温都太太对这个中国小老头儿开始是满心戒备,渐渐地,觉得他也有殷勤可人的地方,耐不住多年寡居的内心孤苦,终于决定下嫁给他。临到买结婚戒指了,手饰铺伙计的态度却突然使温都太太看明白,她和老马之间,还横着一道种族和文化偏见的鸿沟,她要是跨不过这道沟去,她和老马就成不了。她没法跨过去,老马的"婚事"吹了灯。
  这边儿小马更惨,尽管他爱玛力爱得发狂,书没法读,铺子里的生意顾不上做,整天失魂落魄,丧胆游魂似的!可玛力小姐那边楞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敢情不是人家没瞧上他,而是人家压根儿就没正眼瞧他。因为在人家那儿,喜欢上一个中国人,好比天狗吃月亮那么荒唐可笑。可怜的小马,只是在玛力喝醉了的时候,才得以亲了亲她,人家还把他当成了自己跟人跑了的未婚夫。伤心绝望之下,小马悄然离开了伦敦,离开了温都太太一家。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作家们最爱拿它说事的材料。在《二马》中,老舍借着这么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嘻笑怒骂之间,不仅强烈批判了自身民族的暮气、懒惰、不思进取、事事顺人,同时也谴责了英国社会中的民族文化偏见,表达了青年老舍朴素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爱国主张;除非靠自己的努力变得强大,别人永远看不起你!


※※※※※※※※※※※※※※※※※※※※※※※※※※※※※※※※※※※※※※※※※※※※※※※






  --任宝贤  --


  1935.1.20.——1994.1.29.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剧协北京分会会员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1989年2月起任剧院艺委会副主任
  1958年8月——1961年8月在北京人艺第一期演员训练班学习
  1961年8月起在北京人艺任演员
  1988年11月第一届全国“振兴话剧奖”评为优秀演员
  1990年2月——10月应新加坡实践表演艺术学院之邀赴新加坡讲学
  塑造舞台话剧角色55个,其中重要角色12个
  《蔡文姬》董祀、《刚果风雷》黑人鼓手、《夜店》金不换、《红心虎胆》魏兴久、《请君入瓮》安哲罗、《骆驼祥子》老马、《咸亨酒店》狂人、《屠夫》费尔蒂南、《茶馆》大唐铁嘴、小唐铁嘴《秦皇父子》卢敖、《纵火犯》埃森林、《吴王金戈越王剑》伯丕、《天下第一楼》克五爷、《太平湖》程疯子、《哗变》格林渥、《芭巴拉上校》库森斯等
  拍电影电视9部
  《茶馆》、《火龙》、《八旗子弟》、《郑板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等
  为电影电视配音解说12部
  《南京长江大桥》、《大庆人》、《末代皇帝》、《北京的戏迷们》等
  电台朗诵广播剧小说38部
  《如此出诊》、《艺术的控诉》、《邮递员的故事》、《牛天赐传》、《小四合院的人们》、《阿巴李公》、《寻访画儿韩》、《二马》、《结婚》等
  创作剧本16部
  《永不生锈》、《汾水长流》、《乘客之间》、《老觉》、《送菜》、《雏鹰展翅》、《亿万人民的心愿》等
  写作散文剧评72篇
  《老人路的启示》、《童超的艺术道路》、《中国是主角》、《西德的小剧场》、《胡宗温的“活四凤”》、《中国版“图龙”上演记》、《演员的品格》、《莱茵长结友谊》等
  编书2本
  《难忘的25天》、《秋实春华集》
  改编连环画脚本31册
  《蔡文姬》、《自己人好算帐》、《贵妇还乡》、《笑面人》、《狗儿爷涅磐》、《四世同堂》等


☆☆☆☆☆☆☆☆☆☆☆☆☆☆☆☆☆☆


◆◆(二马小说连播共25回,此处只播第六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