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潜伏》前身的秘密:杭州谍战地图

二号“老余”:李士俊  为什么不去新华书店接头?
  年纪:86岁
  身份:原杭州日报总编辑
  潜伏地:胜利剧院、中山路小书店
  按照李士俊的说法,电影电视里的那些谍战场面,远没自己当年的经历来得惊心动魄。1945年,这个温州地下党的骨干,只身来到杭州,“当时,钱江大桥上全是日本人守着,陌生人一律不得放进城。”李士俊只好等到天黑,假扮成钱塘江上的渔民,划着小船在六和塔附近上岸。
  “走路的话,肯定通不过哨卡。”李士俊灵机一动,从附近村民家借来草帽和背篓,摇身一变就成了九溪的茶农,然后哼着小曲一路走到龙井,在那里成功挤上了公交车。“所以做谍报工作,伪装术也很重要。”正是坐着那辆杭州当时唯一的公交车,李士俊在日本人眼皮底下进了城。
  在李士俊印象中,现在延安路的胜利剧院,是他们最喜欢的“接头地点”,“因为比较热闹,有时候放电影,有时候唱京戏,不太会有人注意我们。”那时候,李士俊和自己上级线人的接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挤在售票窗口,一边假装讨论电影,一边悄悄交换小纸条。另外一种方式,就索性坐到剧场里去看戏,很多时候,一个剧院里甚至会坐着三四个谍报人员,交换完各自的信息后,就以最快的速度消失。
  如果说剧场里还是拼胆量,那在小书店里的“接头”则更有技术含量。1947年,李士俊经常出现在中山中路的几家小书店里,“就是羊坝头那个地方斜对面”。通常,李士俊会比线人早到,然后在书架上装模作样地翻书,发现线人进来后,李士俊就立刻把小纸条夹在手里那本书的特定页数,然后塞回书架。“他马上再去翻这本书,所有的情报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