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潜伏》前身的秘密:杭州谍战地图

  “余则成”与60年前的秘密

  电视剧《潜伏》里,为了掩人耳目,老余(余则成)不得不忍受“大老粗”翠平;话剧《风声》里,为了送出情报,李宁玉想出了用铅笔画上“渗透”密码……但这些谍战细节,仅仅存在于荧屏和舞台,说到底还是“玩虚的”。
  浙江在线刊载,照着“杭州谍战地图”顺藤摸瓜找到了几位曾经杭州的谍报工作者。今天就让他们当一回导游,顺便也晒晒自己当年的“硬底子功夫”。虽然比不上钢铁侠和蜘蛛侠,但用他们的故事排一出杭州版《风声》,或演一部杭州版《潜伏》,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一号“老余”:张永
  秘密资料
  年纪:80岁
  身份:杭州新四军研究所四分会会长
  潜伏地:白堤、古荡
  在风景如画的杭州做谍报工作,张永的形容是“可惜,但又可幸”。白堤、苏堤、六公园、花港观鱼……现在的环西湖沿线,每天都要接待数十万游客,殊不知,当时的这片曼妙山水,却是张永进行地下党活动的“最佳障眼物”。
  1948年,张永的“普通身份”是杭州大众化文具店的营业员,而与他进行情报联络的,则是从北京派来的上级线人柯里。就像《潜伏》里拍的一样,张永和柯里永远是单线联系的,“从来只有他找我,而我对他的信息一无所知”。
  整整一年,两人的固定接头地点就是在北山路和白堤一带,张永的理由是“游客多,容易掩人耳目”。每次,“游客”张永都会从一公园或六公园往昭庆寺(现在少年宫)方向走,而“游客”柯里则会从岳坟往一公园方向走,然后在北山路附近的某个地点“偶遇”。那时候,他们几乎每个月都要在西湖边碰两次面,直到现在,张永陪夫人去逛断桥,偶尔还会“心慌”:“这就叫职业病啊!”
  张永说,如今城西古荡湾新村的位置,以前也是谍战人员“潜伏”的聚集地。别看现在城西一片车水马龙,当时却全是水田和桑园,而这派“田园风光”也成了最好的保护色。那段日子,张永晚上睡觉从来不脱衣服,半夜里一有狗叫,他甚至都会一骨碌爬起。
  1948年11月,柯里把一叠手抄材料交给张永,让他誊抄两份杭州地下党人员的详细资料。每次抄好两份,一份柯里带走,一份张永留底,而原稿则当场烧毁,“万一暴露了,肯定连累其他同志”。而留底的那份,张永会折小,然后用皮纸包好,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爬上屋顶塞在瓦片底下,“一幢屋子上万块瓦片,想查到比登天还难。”张永得意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