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外国如何报道邓小平1978年访日?
现在回忆起来,中江要介觉得邓小平的话意味深长,既表达了“要让国家迅速发展”的迫切心情,也指出了办什么事也不能过于着急,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搬的道理。 东瀛归来不久的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这是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在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有人高高托着收音机,和周围簇拥着的一大群过往行人一起收听中美建交的新闻。在人民日报社门前,索取《号外》的人把大门堵得水泄不通。在天安门的金水桥畔,等着发放《号外》的人排成了几条长龙。1978年的中国,人们太想知道来自外面世界吹来的风声了。
时任中国驻美国办事处主任的柴回忆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时说:
“尼克松访问中国,打开了中美关系之门,但是没有实现建交。尼克松在1972年看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时候就讲,在我任第二届总统期间,我一定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由于‘水门事件’,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此后他的继任者福特总统就职,他在1975年12月访问中国,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他也讲,在我第二届总统当选之后,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果他在竞选中失败了。所以,卡特总统一就任,他就提出来,要在第一任,也就是四年之内,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 三任美国总统的愿望终于实现。
邓小平的照片登上了1979年第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他被这家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的媒体评为1978年年度人物。
在序言中,杂志撰稿人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弘、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该杂志这样形容中美关系正常化: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的时间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如同让航空母舰在一角钱硬币上转圈。
《时代》周刊列举了1978年的一些引人注目的事件,
如波兰的大主教卡罗尔·沃伊蒂瓦荣登教皇宝座(约翰·保罗二世); 加利福尼亚退休的实业家霍华德·加尔维斯提出“第十三号减税倡议”; 狂热的巫术预言家吉姆·琼斯对自己的信徒们导演了一场使913人丧生的灭绝人性的屠杀及自杀“白夜”等, “然而,以上这一切,较之于中国决定加入世界大舞台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