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五四:档案还原火烧赵家楼事件细节(图)


学生高举着旗帜向天安门进发


1919年的5月4日,农历四月初二,是个星期天。时值京城花红柳绿、百花争艳的春天,本应是踏春或者赏花的好季节。但迫在眉睫的亡国危机,使得所有人的目光,转而投向天安门前呐喊的青年学生,投向了赵家楼那场熊熊燃烧着、照亮着中国现代史幽暗前夜的大火。



北京档案馆保留了一份京师警察厅有关赵家楼的草图,这是火烧曹宅后由警察厅派人绘制的


赵家楼,因为五四运动中北平爱国学生的一把大火而烧得闻名中外。
赵家楼位于北京长安街东端之北,据地图考:此处原为前后曲折U字形走向,总长不超过四百米,后被一分为二,前边称前赵家楼胡同,后边则称为后赵家楼胡同。此处曾是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是上海人,在段琪瑞执政时曾任外交总长,当时任交通总长。曾参与向日本大借款,又是“二十一条”谈判的参与者。而陆宗舆、章宗祥同为“二十一条”谈判的当事者,这二人原籍浙江,都在日本留学,二人又出任过驻日公使。曹汝霖和陆、章三人,一向被视为著名的派人物。
北京档案馆保留了一份京师警察厅有关赵家楼的草图,这是火烧曹宅后由警察厅派人绘制的。从草图上看,赵家楼共有4个门,前赵家楼分别有一个敞门和街门,后赵家楼有一个后门,东边还有一个敞门,曹宅东边紧邻城隍庙街。赵家楼院内建筑中西合璧,分成东院、西院和中院三个院落,看起来非常阔绰,像个大观园一样。自西向东:西式的垂花门餐厅亭廊与中式的平房宅门共处一院,院内共建有各式房屋大大小小几十间,不包括敞门餐厅。在东院还有未竣工的草坪和亭阁。在赵家楼被火烧后,京师警察厅移送京师地方检察厅的检验报告中称:“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总长住宅勘得该宅系路北大门内计三院,共住房五十余间。”这是对火烧事件中心的曹宅最为准确的统计数字,得益于保存至今的馆藏档案。
据记载,院内各种配套设施齐全,西院的建筑风格是西式的。中院的书房客厅和带暗房的小楼高大宽敞;东院建筑风格是中式的,书房、浴室一应俱全。西院与东院分别有树林花园,在后院还有隐匿的地窖,五四当天下午,曹宅的管家燕筱亭带着章宗祥和一位日本人在这里暂时藏匿,曹宅着火后,又被学生揪了出来痛揍一顿。
关于赵家楼名称的来历,在民间有若干个版本的传说,其中有两个最有代表性。一是明代四川内江举人赵文渊在贡院考上了进士,后来当上了文渊阁大学士,在此地建宅并在花园的假山上建了一个亭子和水榭,亭身似楼,在很远处就可看到,因而得名赵家楼;另一说是有个赵姓大户,在此盖了一座三层小楼,胡同因此得名。
笔者于近日又一次重访赵家楼,当年全国瞩目的事件发生地已经面貌迥异。上世纪50年代后曹汝霖旧宅被拆除,于原址建起新楼,即北京军区招待所,现改为赵家楼饭店,门牌是“东城区赵家楼1号”。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但愿爱我的人与我爱的人都永远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