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图文】历史上的今天------2月1日,2日,3日,4日
1993年2月4日 相声大师侯宝林留下永恒的畅笑

侯宝林像
1993年2月4日,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逝世。
在侯宝林60年艺术生涯中,他潜心研究并发展相声艺术,把欢笑带给观众,他与以他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术家使这个艺术样式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侯宝林为中国相声艺术献出了毕生精力,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而外,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原理和技巧进行理论研究,撰写和与人合作写了《相声表演艺术》、《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等专著。他还注重培养年轻演员,当前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不少都是他的学生。
他患的是胃癌,做了胃全切,手术后病又复发,造成进食困难,整整五个月的时间,全靠颈外大静脉插管输入营养药物来维持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是他无限钟爱并为之奋斗终生的相声艺术,给了他乐观豁达的精神和顽强跳动的心脏。
即使在病危时,他还孜孜不倦地工作、学习,研究相声艺术。
在病床上,侯宝林完成了《毛主席听我说过的相声》这部相声集的编纂工作;为中国名人丛书撰写了6000余字的《我的少儿时代》;修改了“个人小传”;和亲朋好友讨论了有关相声的几篇论文、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以及“笑话集”的出版事宜;与前来探望的名人分别长谈,内容都是关于相声的历史、发展和表演技巧等问题;还让女儿侯珍为他借一本《古优解》,买一本《梁实秋·林语堂妙语录》,并给他念《参考消息》和《作家文摘》;临终前几天,他还认真看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班底》、《伦敦在行动》等几部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美国电影……
1月20日,医院发出病危通知的第二天,当侯宝林从昏睡中醒来时,突然看到从外地匆匆赶回来的马季,竟高兴地和他长谈一个多小时。他谈到自己几十年从事相声艺术的表演心得,认为最精粹、最具有生命力、也是最难把握的至高境界,就是临场发挥,即兴创作(行话叫“现挂”)。并列举了在他一生中最为满意的三次表演。说到此处,他的脸上又现出“只有那30分钟(指在舞台上表演)我才最幸福”的奕奕神采。
元旦前夕,侯宝林听说医院要开联欢会,他还给护士口述了一小段相声,让他们在联欢会上表演。
即使在与难以忍受的病痛搏斗时,侯宝林还说了不少笑话。
为了使他有进食的可能,大夫在他的食管里放置一根合金管子,手术时引起他撕心裂腹的呕吐与呻吟。手术后,他却说起笑话来:“以后我是不能坐飞机了,身体里放条金属管子,海关就通不过。”
临终前两天,侯宝林不仅下肢水肿,腹水过多,还发高烧,大脑严重缺氧。在病危的情况下,他还与亲朋玩扑克牌。1月31日晚又玩牌时,有位大夫问他:“您怎么这么喜欢玩牌呢?”侯宝林以笑话作答:“脑子这个东西,只是开发了百分之十几。上帝赐给我这个东西,不经常用就糟践了。”
即使在病床上、垂危时和临终前,侯宝林还以他敏锐的思维和绝妙的语言,出人意料地“抖”出一连串的“包袱”。
著名漫画家方成来病房看望侯宝林。侯宝林看到方成的牙不好,便对身旁的大夫说:“你给他看看吧,镶好一点儿的。这么大个名人,他有钱。不能让他当‘无齿(与‘耻’谐音)之徒’!”
当侯宝林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凝望着病房顶棚时,突然又清醒地说道:“你看这套操嘛,一代不如一代。原来叫曹操,过了多少年以后,就越变越糙了,就叫‘曹糙(与‘操’谐音)’了。”
2月2日晚(临终前两天)侯宝林还看过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这时,他已神志不清。但是,相声的基因又使他“抖”出最后一个“包袱”:“许仙的故事,是爱情故事,也是社会故事。你看见那个老道没有?太坏了……”旁边一位大夫插问:“您看那个老道叫什么来着?”侯宝林一转脸,一瞪眼,就像在舞台上说相声那副神气:“叫王八旦(蛋)!”
“幽默相声千家乐,贫嘴滑舌万人嫌”。这是侯宝林生前常说的名言警语。
“我说相声,不是为个人谋名图利,是为了提高相声的吸引力,扩大相声艺术在世界的影响。我最大的遗憾,是你们(指亲友)不对我说实话。如果我知道是这个病,就不做手术了。我都七十多岁了,还做什么手术?不做手术,也可能多活一两年。我还有好多事儿没有做。新加坡、台湾邀请我去讲学、演出,我也没来得及去。”这是侯宝林终生的遗憾。
“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的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总觉着我再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现在看来我难以了却这个心愿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爱视为生命的相声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宝林献给人民更多的欢乐。”这是侯宝林临终的遗言。
2月3日晚10时,侯宝林在病房睡去,处于昏迷状态。2月4日(是日立春)14时42分,这位相声艺术大师告别人世。
往事悠悠,情谊深深。侯宝林老师那妙语连珠、令人叫绝的相声段子,音容笑貌宛如昨日。
他走了,带着终生的遗憾。
他去了,留下永恒的畅笑。

侯宝林、郭启儒在说相声
1945年2月4日 雅尔塔会议召开

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
1945年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偕同他们的外长及参谋长,来到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南岸疗养胜地雅尔塔与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举行二次大战期间最重要的一次3巨头会议,这就是世界现代史上著名的雅尔塔会议(亦称为克里米亚会议)。
在2月4日到11日8天时间里,3国政府代表团通过全体会议、领导人私下会晤、参谋长或外长分组会议等途径,对上述重大问题进行了时而紧张、时而宽松妥协的讨论,最后发表了会议公报,签订了《雅尔塔议定书》和秘密的《雅尔塔协定》。
在雅尔塔会议上,3巨头首先重点研究了处置战后德国的问题。他们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割政策。战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后来分区占领发展成为东西两个德国,并且以东西德的分界为界限,东德划入苏联势力范围,西德划入美国势力范围。关于向德国索赔问题,英美同意苏联提出的“战争赔偿总额为29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的建议。
接着,3国领导人就对日作战条件达成协议并签了字。根据这个协定,苏联要在德国投降及欧战结束后2个月或3个月内参加作战,其条件是:1.外蒙古(今蒙古共和国)现状须予维持;2.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苏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但苏联的优先权益须予保证,中国可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显然,这个协定是美苏在亚洲划分势力范围相互妥协的产物。他们背着当时作为四大盟国之一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了侵犯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协定。这完全是大国沙文主义与强权政治的一种丑恶行径,是雅尔塔会议最不光彩的一页。
由于非洲、拉美及亚洲很大一部分地区战前曾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美英认为这些地区理所当然是西方势力范围,所以会上没有涉及。雅尔塔会议无疑为战后世界以美苏两极为主导的战略格局奠定了基础。因而后来人们惯常称这种格局为雅尔塔格局或雅尔塔体系。
当然,总的来说,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盟国彻底打败德日侵略者的军事行动计划,而且就如何处置战败国及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它对于巩固反法西斯联盟、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1936年2月4日 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诞辰

1岁的丁肇中在奶奶的怀抱里
1936年2月4日,丁肇中生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城。其父丁观海此时正在河南焦作工学院任教。
1959年,丁肇中在密歇根大学毕业。
1974年,已是博士的丁肇中设立了三个实验室,其中一个在纽约的布鲁克黑文实验室。
1974年8月,他和研究人员发现了新的粒子,并命名为“丁粒子”,这一发现被国际高能物理界称为“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74年10月1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向他颁发了诺贝尔物理奖。

4岁的丁肇中与父母和弟妹在重庆大学留影

丁肇中10岁时穿着照相馆的飞行服与父亲合影,但他光辉灿烂的事业却是在科学界

1960年,丁肇中在密歇根娶了个“洋太太”露易丝·凯利

凯利颇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不仅抚养了一双女儿,还全力支持丁博士的工作

丁肇中博士与父亲丁观海和弟弟丁肇华

丁肇中的父亲带两个儿子拍摄了全家福
1959年2月4日 我国与苏丹建交

苏丹国旗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面积250.58万平方公里,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2656万人。阿拉伯人占39%,黑人占30%,土著居民占31%。有丁卡、努厄尔等约600个部族。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首都喀土穆。
苏丹盛产木材,阿拉伯树胶在林业资源中占重要地位。农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占出口额的66%。工业基础薄弱。属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主要出口棉花、芝麻、花生、阿拉伯胶等,进口工业产品和石油产品。
苏丹在19世纪初受埃及统治。1899年被英国和埃及“共管”。1956年1月1日宣布。1969年5月25日,尼迈里发动军事上台。1985年4月6日,尼迈里政权被推翻。1989年6月30日,以巴希尔将军为首的军人发动,1993年当选总统。
1959年2月4日同中国建交。

苏丹货币

首都喀土穆

身着传统服装的女性

苏丹的游牧民

苏丹港的炼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