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图文】历史上的今天------1月28日,29,30,31日
1949年1月31日 平津战役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
东北解放以后,据守张家口、北平、天津、唐山一线的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50多万人,面临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已成惊弓之鸟。是撤是守,蒋介石、傅作义各有打算。虽然他们的主张不同,但都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而对我军的力量估计不足。因此傅作义集团采取了暂时固守平津,确保海口,以观战局变化的方针。
为了防止傅作义集团南撤西退,中央军委和毛 泽 东决定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主力联合举行平津战役,就地歼灭傅作义集团,并采取了这样几条措施:东北野战军立即结束休整,取捷径以最快速度隐蔽入关,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和天津之敌,斩断敌人海上退路;徐向前兵团停止攻打太原,杨成武兵团撤围归绥(现呼和浩特),以免傅作义作战失利后向西北逃跑;通过与傅作义进行谈判,将其稳住等。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参战总兵力100多万人,中央决定由林 彪、罗 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党的总前委,林 彪为书记,统一指挥作战和接管平、津、张、唐等地的一切事宜。
平津战役开始以后,我军首先对傅作义集团进行分割包围,截断其西退、南撤的通路,将这只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然后按照毛 泽 东确立的先取两头后打中间的攻击次序,逐一歼灭被围困在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等地的敌人,解放了天津和塘沽。天津解放后,北平守敌25万人陷于绝境。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中央军委决定继续同傅作义谈判,争取和平接管北平。通过谈判,傅作义接受毛 泽 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部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
一个多月后的3月15日,中央由西柏坡迁到北平,人民解放军总部也随之迁到北平。又过了6个多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新任北平市长叶 剑 英

驻北平的国 民 党军出城接受改编
1943年1月31日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投降
在斯大林格勒被苏军押送的德国战俘
1943年1月31日,德军在极度寒冷和弹尽粮绝的境况下,向苏联红军投降。此前由于苏军包围斯大林格勒,德军供给中断,再激烈的战斗中,每天只有几盎司的面包。投降前已有近10万德军被冻死、饿死。投降是德军陆军元帅波勒斯的无奈选择。

苏军所俘德军士兵在寒风中发抖
1797年1月31日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舒柏特诞辰

舒伯特墓
《小夜曲》以其深情、优美为全世界人所赞赏,它的作者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说起它的创作过程,其是出人意料。1826年7月的一天下午,舒柏特偕同几个朋友到维也纳郊外散步,走路累了,便到路边一个酒店休息,一个熟悉的朋友正在店里一边饮酒,一边朗诵一首名叫《小夜曲》的抒情诗:“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飘去……”舒柏特边听边拿起笔来。同行的朋友知道他的灵感来了,没有五线谱,便赶紧在菜单的背面画好了五线谱。舒柏特拿起菜单就写,不一会儿,这支举世闻名的《小夜曲》,就在这嘈杂的小酒店里,在一张菜单的背面诞生了。
舒柏特生于1797年1月31日,父亲是维也纳近郊的一所小学的校长,有19个孩子,舒柏特最小。他自幼喜欢音乐,11岁时进入免费寄读的神学院合唱团,过了5年后来称给“牢狱的生活”。16岁到他父亲的小学里当教员。他一边教课、一边进行音乐创作,18岁那年,一天午后,他拿起歌德的叙事诗《魔王》来读,忽然心情激荡,一小时后,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魔王》诞生了。这首名曲,立即轰动了维也纳,使他从此走上音乐创作之路。舒柏特只活到33岁,他一生写了634首艺术歌曲,因而有“影曲三五”之称,此外,他还写了8部交响曲、一些重奏、奏鸣曲,即兴曲和其他音乐作品,他很崇拜贝多芬,1822年,舒柏特带着新发表的作品去见贝多芬,恰好贝多芬出去了。后来贝多芬在病中发现这首曲子,说“这作品充满了神奇的火花”。可是,当舒柏特再去拜见贝多芬时,贝多芬已病危不能说话了。舒柏特临终时要求亲友将他葬在贝多芬旁边,现在他俩的铜像还并立在维也纳广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