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青楼女子董竹君如何成为锦江饭店创始人

感悟:
  我知道,任多少美丽的词藻,任多少的句子,亦是描述不尽董竹君先生对待生活的那份坚忍和乐观的。在她几十年后的回忆录里,我依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她当初身处困境的艰难,和对抗命运的坚毅。在她的人生字典里,从来就没有过“屈服”两个字。


  但也因为这从来没有过的“屈服”,使得老年的她,忆起父母,仍然笔至泪下――正是这不屈服,父母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还时时为她担惊受怕,最终在贫困中离世;也因为这份不屈服,使得她对几个儿女一直深感歉意――离婚后,年幼的她们从公主一般的天堂,随她来到地狱般的现实生活中,温饱都成问题,却很懂事地为她分忧解难,从无半点怨言。


  董竹君先生是个重情重义的女子,别人有求于她,哪怕只剩下脖子上的一条围脖可以典当,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取下来资助别人,哪怕自己和孩子们去捡菜场丢弃的菜叶子充饥,也会去救助困境中的人;对于给与她帮助的人,哪怕只是一餐一衣,她也是铭记不忘,用更宽厚的爱心去回报恩人回报社会。她的思想高度,无论当时今日,又有几人能企及?


  她亦是个有责任感的人,对她手下的员工,无论是四川时的袜厂,还是上海时期的纱厂,锦江菜馆,都是以一位慈母的心态,站到员工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子女一般地爱戴。所以,在她有危难时,她的员工,亦是用敬重她和更加卖力地工作来回报她的。


  纵观董先生一个世纪的遭遇,经常遭遇窘困,无论是经济上,还是人身安全上,但她对待困境,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抱怨委屈,以坚强,宽容,爱心,豁达,换来大圆镜止,董先生的人品和精神,真真是值得我钦佩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