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春晚专题]春晚 你冤不冤……
|
| 关于春晚,依旧恶评如潮。所有歌曲都是没有新意的,所有小品都是在咯吱人……然而在一片恶评中,听到的只是春晚如何不好,而少有春晚怎样就能好……
要批春晚,先想想自己心中理想的春节到底是什么样子,否则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一味地怪罪春晚不是我们想要的。那春晚,是不是有点冤? [评] |
|
春晚——中国人的情节 | | “春晚是一个相当奇怪的工业时代产物,虽然有一定的全民聚会与春节娱乐价值,但根本无力承担举国盛大民俗欢庆的重任。而恰恰是这种它无法承担的责任,被不恰当地期待了二十年,甚至今天仍被期待着。” 春晚情结悖论与想像的共同体>> 不爱看,又不愿关掉电视……这既是春晚的困境,也是我们的困境——二十多年的春晚情结不能马上消失,千年的春节情怀更是不能说没就没,但是,它确实处在一种尴尬之中。
是谁斩断了我们的春晚情结>>
| |
|
从“香饽饽”到“豆腐渣” | | | 昔日,它让我欢乐 春晚曾经的辉煌,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在节目的具体安排上,春晚走的是大众路线,力争满足男女老少不同的喜好,加上在同档期播出的全国性同类节目或与之竞争的节目少之又少,使得春晚一枝独秀。
为什么春晚曾给我们欢乐>> |
|
| | 你看你看春晚的脸
一夜连双岁,一刻值千金。二十年来,中国人却把如此珍贵的时刻拱手交给了一台远说不上经典的晚会。一年一度,期待越来越少,滋味越来越淡,坚持仅仅变成一种习惯。到底是春晚难看了,还是我们挑剔了?
春晚20年:中国人不能承受之虚幻>> 对春晚说不,这节怎么过?
与其说春晚主动地选择了我们,不如说我们被动地选择了春晚。当春节对春晚说不,会有几家欢喜雀跃,亦有几家迷茫怅然吧。
如果没有春晚……>> 不看春晚我们做什么?>> | |
|
春晚只是一只替罪羊 | | | 是谁毁了春节? 有了春晚,我们不再向老人问安,把孩子闲置在一边,与电视同呼吸共欢笑,并行使着批评者的权利。面对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却只使用而不维护创造它,有什么权利说春节没意思呢?
春晚是中国人不会过年的替罪羊>> 欢度春节,却忘了为何而节
春晚就像是除夕的提示器,提醒着我们年轮的脚步。奔波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可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看着春晚,围炉夜话,把盏言欢,聚合亲情,释放,或许这才是春晚这种形式带来的最大意义。
找寻春节文化的精神意义>> |
|
跟春晚较真到底是谁的悲哀?
平心而论,春晚的年年挨骂,与其说是中国人对一台大戏的失望,不如说是对自身春晚情结的乏力……
其实“春晚情结”不等于“春节情结”,春节的历史数千年,而春晚只陪了我们24载。将春节的意义捆绑在一个春晚上,是春晚的悲哀还是我们的悲哀?
|
|

rikki201 最后编辑于 2009-01-10 00: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