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9/12/2008]2008,我听过……

 (2008-14-3)
   
  歌手:厉娜
  
  专辑:《厉娜》
  
  推荐曲目:《没有你的城市》
  
  假如厉娜没有参加“超级女声”的比赛,可能永远不会有这张专辑的面世。
  
  但我宁愿她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选秀活动,或许这样,这张专辑会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肯定,人们在听这些歌的时候,也就少很多先入为主的偏见与检视。
  
  这就是矛盾之处,在唱片工业急功近利的今天,发片的前提与音乐无关,更多仰赖于高曝光率与知名度,至于这曝光率与知名度如何来的,尽可发挥想象力,“英雄不问出处”,而惟万恶的收视率马首是瞻的选秀节目,无疑成为成名的最佳平台,在广电总局下发清理相关节目的通知之前,全国各类选秀电视节目在高峰时不下百个,从全民狂热到全民反胃,流行的可怕力量终于在去年夏天全面爆发,而《第一次心动》事件,只不过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我们尽可痛骂电视台的唯利是图,也尽可鄙视种种不堪的炒作手段,选秀出名的明星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也的确应该自然而然地承受一个公众人物应当承受的舆论压力,但成名或许领先一步,艺人的成功失败,还是会纳入正常的优胜劣汰规程,无论新人旧人概莫能外,所以对于他们的起步,为什么不能抱有一份平常心的看待,而非要卷入集体的偏狭,好像大凡是选秀出身就注定肤浅而低人一等,这其中不乏有既得利益者的酸葡萄心态作祟,也不乏娱乐媒体无风起浪本性的推波助澜,更有全民浮躁心态从一种盲从滑向另一种盲从的集体无意识。
  
  老实说,先前对厉娜的新专辑并不抱有什么期待,倒不是因为她是选秀明星,而是因为看过2006年的几场超女比赛,觉得她在唱歌方面的天分,实在不足以支撑她走得那么远,而且我对湖南卫视对这些女选手一以贯之的中性化包装策略非常反感,如果说2005年的李宇春周笔畅多少还算是“量身定做”的特例,到了2006年却陷入泛滥成灾的地步,那排人往那儿一站,我立马想转台。
  
  对于流行歌手来说,找准位置在大多数时候是比唱工更为重要的事情,一个实力唱将,可以毫不费力地应付各种难度的歌曲,但如果找不准位置,无法树立自己的标志,也许碰很多年的壁都无法打开局面。厉娜在这张专辑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她很清楚自己的局限在何处,因而很聪明地选择了民谣作为自己的起点。民谣这种类型,伸缩性非常强,可以做到很流行,也可以做到很另类,可以浅到滥俗,也可深到晦涩,但总体来说,它更重视歌手能否传达作品的“味道”而不要求歌手是不是一定要有何等深厚华丽的唱功。倘若歌手不是原创歌手,只要把自己彻底交给作品,那么就要看词曲作者和制作人的本事了。只要公司有资源请得来腕儿,结果都不会太差。比如袁惟仁,都市民谣的行家里手,过他手的曲目,都能在流行度和层次感上取得绝佳的平衡;比如李泉,带着些许贵族气的蓝调和爵士风,也能给专辑营造恰到好处的个性。这二位对这张专辑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很好地挖掘了厉娜感性的一面,使得她本来略显单薄的声线,巧妙地借精致的作品转化出一种清冷的疏离感,打动了不少挑剔的耳朵。
  
  这张专辑使得厉娜的歌手之路有了很好的开始,倘若她能保持这样的音乐气质,唱片的卖相会很不错。至于其他的所谓“多栖”之路,我并不大看好,因为湖南卫视对她外包装的定位,无形当中断送了她很多发展的可能,而且我觉得她的个性大概也不是那种特别好出风头或者八面玲珑的人,应付不了影视圈内那些更为复杂的问题,自个儿总是懵懵懂懂慢半拍的样子,也好,先老老实实把歌唱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