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9/12/2008]2008,我听过……

 (2008-13-3*)
  
  歌手:小虫
  
  专辑:《与世无争》
  
  这张专辑中文名称是《与世无争》,英文名称却是“Empeoror’s Love”——皇帝之爱,自然是“与世无争”了,不是不想争,而是不需要争,不屑去争,个中意味,注定不是隐士的超脱,而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傲气,以陈焕昌(小虫)先生在乐坛的江湖地位,他也的确无须去和一众后辈去搏人气拼销量,然而这张专辑虽然呈现出皇室的雍容和华美,却还是让人嗅出几分陈腐的气息。另外,做歌手和做幕后的的确确是两回事,好的制作人和好歌手不能划等号,这张专辑也是个明证。
  
  小虫是属于90年代的,而整个90年代的华人歌坛,基本上是属于“滚石”这个响亮的名字的。所以小虫最为辉煌的岁月,大概也就是在滚石的那段日子。
  
  再也没有一个公司如滚石这样能做到艺术与商业、理想与市场的完美平衡,也再也没有一家公司如滚石这样对华人流行音乐的影响深远,请记住这些人的名字:罗大佑、张艾嘉、齐豫、潘越云、李宗盛、黄莺莺、陈淑桦、周华健、赵传、赵咏华、陈升、张洪量、齐秦、辛晓琪、张信哲、林忆莲、任贤齐、伍佰、刘若英、莫文蔚、顺子……这些人的个人魅力和音乐品质是真正对得起“歌星”这个称号的,而滚石就是一艘生产巨星的航空母舰,在其航母编队中,还拥有建制完整的不同舰只,如“友善的狗”(赵传)、“摆渡人”(周华健)、“新乐园”(陈升)、“音乐工厂”(罗大佑)、“虹”(齐氏姐弟),这些以工作室面貌出现的团队风格多样、特色鲜明,构建了滚石丰富而成熟的音乐体系,而且在滚石的时代,人们对于唱片音乐质量和内涵的关注是强于现在的。滚石对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是最早涉足大陆的台湾唱片公司,而且是最早将大陆音乐人引进入台湾市场的公司,其推出的《中国火》系列、崔健《无能的力量》、以及其子公司魔岩唱片出版的《黑梦》(窦唯)、《孤独的人总是可耻的》(张楚)、《垃圾场》(何勇),更是将中国摇滚乐推到了一个迄今无法超越的高度,其后发掘的李泉以及羽泉组合,也成为了大陆流行音乐的中坚力量。可惜,如今的滚石快速衰落,上述那些闪光的名字大多数要么已退隐,要么另投别处,随着较新一辈梁静茹和五月天的约满离开,滚石已经彻底掉出一线公司的行列,不由得让人扼腕。
  
  小虫尽管最近两年因版权问题而与滚石闹翻,但也算是滚石元老之一,见证了滚石极盛转衰的全过程,上面提到的诸多歌手,基本与他都有过合作。曾经有人整理过小虫的一个作品清单,从1983年《小雨来得正是时候》一炮而红伊始,到1998年《天浴》的原声音乐,已经发表的作品累计不下两百首,可谓高产了。不过虽然高产,真正值得铭记的作品却不算多,这里的“值得铭记”与畅销无关,而是在若干年后值得大家回味的意思。同滚石其他制作人相比,小虫既缺乏李宗盛“凡人哲学”的感性,没有马兆骏书卷气的人文关怀,也不似陈升根源于乡土的那种粗砺与直接,大家叫小虫“教父”,或许倒真有几分贴切,因为小虫的音乐很“江湖”,有着“流行高于一切”的指导原则,基本上什么流行就做什么,什么歌手都接,因此人脉极广,但总体上来看,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里面有唱他歌的歌手原因,也和他带有投机心态的创作理念有关。比如和任贤齐合作的《心太软》、《任逍遥》、《依靠》之类,用“烂大街的大俗歌”评价毫不过分,虽然很流行,却让人听到反胃。另外小虫大概是所谓“中国风”滥俗化的始作俑者之一,《爱江山更爱美人》乃发端之作,隔了十几年他给张纪中版《神雕侠侣》写的《江湖笑》还是这个调子,连配器的手法都没怎么变,就是到了这张《与世无争》里,还是充斥着这样的曲目,“Emperor’s Love”,就算是皇袍又如何?上面的灰落得稍微一动都呛人了,也难怪“与世无争”了,拿什么跟年轻人去争呢?
  
  但是《葬心》则另当别论,老唱片的特殊处理,黄莺莺复古而又蚀入骨髓的幽幽咏叹,连同柔媚凄婉的小提琴,张曼玉那一低头的温柔,关锦鹏柔光缱绻的画面,引出上世纪那个为流言所扼杀的忧郁女子,阮玲玉在这部电影中复活,生前抑或死后,都成就一段传奇。这部电影的音乐将和影片一起被载入史册,大概也是小虫一生创作的最高峰了。不过,哪怕就只有这一首《葬心》的灵光乍现,小虫作为音乐人此生当无憾。
  
  至于眼前的这张专辑,姑且算做小虫的一次自我回顾之旅,说难听一点有“炒冷饭”之嫌。除了造型上越发雅痞,小虫先生近年来鲜有拿得出手的作品问世,于是转换战场,开始担任众多电视选秀活动的评委,人气方才渐渐回暖,这两天出现在CCTV青歌赛的评委席上也不足为怪。会不会对这张《与世无争》的发行有所助益呢?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