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9/12/2008]2008,我听过……

 (2008-11-0)
  
   我的排行榜(第十一周:2008年3月10日-2008年3月16日)
  
  1、林一峰:一根烟的时间
  
  《这一路走来》
  
  2、李正帆:礼物
  
  《二月三十一,我将离开你》
  
  3、Fusion乐队:谁
  
  《如果·未来》
  
  4、张力尹:Timeless
  
  《星愿》
  
  5、游鸿明:让我取暖
  
  《倦鸟余花》



  (2008-11-1)
  
   歌手:张力尹
  
  专辑:《星愿》
  
  推荐曲目:《Timeless》
  
  川妹子。
  
  同样出身成都,同样小小年纪出道,同样欧美式的歌路,甚至名字都有些像,让人没法不联想到另外一位川妹子,那就是张靓颖。
  
  但二者的差别其实是很大的,撇开外形不论,张靓颖的歌艺基本上就是酒吧驻唱磨出来的,老师就是卡带和CD,算是“野路子”出身,参加过很多国内的歌唱选秀活动,最后终于借2005年的“超级女声”一举成名;而这位张力尹则走了一条“出口转内销”的路,年纪很小就被韩国著名经纪公司S.M.Entertainment发掘,赴韩国受了三年严格的“全方位”培训,先在当地闯出名气之后又被公司推向中国市场。
  
  所以,从唱歌的感觉来评论,张靓颖的声音是沙沙的清亮,最佳的状态往往是自在随性的时候,起初刚入华谊时,公司也找人对她进行那种中规中矩的艺人训练,出来的作品听得却让人不大舒服,估计她自个儿唱得也不舒服,到了慵懒的《Dear Jane》,总算找对了感觉;张力尹则如同一个流水线上冲压出来的芭比娃娃,举手投足吐字发音每一个细节都严丝合缝,遵守ISO-XXXX国际标准,且从一开始就走那种劲歌热舞的路,爆发力十足。从二者国际化路线的水准上看,前者像是处于懵懂状态的Maria Carey,后者则是高丽仿制版Whitney Houston。
  
  张力尹的技艺目前自然尚不能和Whitney Houston相比,二者的嗓门却有的一拼,MM唱歌挺有劲儿的,不过对于力道的收放还不够自如,高音在往上拉的时候如同绷紧的弹簧,虽然不会走音,却总让人心里悬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绷断。其实MM今年只有19岁,外形有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音质也很成熟,但对音乐的理解和声音的控制力上还是个小女孩的水准。不过,最关键之处在于,这是一张中文专辑,不是英文专辑,也不是韩文专辑,华人流行音乐的发展需要这样制作精良的产品来支撑。
  
  也许更值得大家关注的是日韩的艺人工业,已经将他们的触角探入中国这样一个商机巨大的新兴市场。日韩的艺人生产模式已经行之有年,运转的非常成熟。娱乐业是个竞争非常残酷激烈的产业,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娱乐业的发展,早些年是依托所谓“圈”,进入此圈的手段自是五花八门,靠关系靠人情靠金钱靠潜规则一部分也靠专业素养,总之一旦进来之后便有很强的排他性;这些年随着媒体渠道的多元化,这些“圈”的界限开始模糊和受到冲击,仿佛一下子又变得门槛很低,人人皆有成为明星的机会。可是一个人一夕成名是否就一定能带来持久可预期的收益?却也未必。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人才辈出,我们的娱乐业拥有广大的市场,但感觉上更像是一大群人各自拿着铁锹锄头在一大片地上乱翻腾,或许有那么几个能赶巧挖到点宝贝,于是一夜暴富,更多的人什么也没有,只留下一大片狼藉。
  
  而日韩的这种模式,一个艺人从“练习生”开始,在培养期内就要经过多轮的淘汰,被划分成一线二线,最后的产品再推向市场检验,虽然不见得能做到个个成功,却肯定不会太差,只要投注宣传力度一定会有投资回报,你可以嘲笑日韩艺人千人一面,但正是这种生产和经营模式,使得人家的娱乐工业能够成规模成体系并且成为文化输出流,给国家带来丰沛的收入。也不得不说,像韩庚、张力尹这样的年轻艺人,能在那样一种残酷的竞争生态下熬出头来,还要克服文化上的障碍和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偏见和歧视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确值得鼓励和赞许。
  
  来日方长,张力尹毕竟只有19岁,年轻是最大的本钱,拥有如此华丽的声音,受过如此完善的训练,还有着如此眩目的国际化背景,和在国内这个行当里打拚的同龄人相比,她无疑底气十足,光明的前途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