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9/12/2008]2008,我听过……

  (2008-07-4)
  
  歌手:卢光仲
  
  专辑:《早安,晨之美》
  
  推荐曲目:不用特别推荐,因为只有一首歌
  
  玩儿出来的一支歌。
  
  想起来听他,也和前面的梁静茹有关,其中有一首歌《不是我不明白》,有他和梁的对唱,想来也是公司借此来试试这位新人的水有多深,或在为他发片前拉抬一下他的知名度。不过这类再寻常不过的流行歌曲,换作是别人来唱也就是那么回事,对于卢光仲而言,好像让一个街头顽童套上燕尾服作深情款款状,再认真再好听让人脑子里面把那个画面一想也觉得蛮好笑的。
  
  卢光仲的音乐,有那么点点蓝调,又有那么点点爵士,但既不夜总会,也不小酒吧,也许套什么壳儿并不重要,而是骨子里面朋克的灵魂。朋克是什么呢?就是打破一切既有的条条框框,回归自然、回归简单、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总之,别装。
  
  如这首《早安,晨之美》,卢光仲如嘴里含着一口热豆浆,囫囵不清地唱着。你可以说他没有正形,却能从他肆意欢快的音乐中看到他没心没肺的笑着,那是一个孩子的笑,没有伪装,没有虚情假意,只有简单的快乐。我们都曾这样笑过,这样的笑容对我们来说仿佛越来越少了。所以,还能说什么呢?听吧。
  
  当一个区域性的流行音乐市场已经发展成熟时,无论主流还是非主流,都有他们的生存空间。不同类型的音乐会在一个运转高效有序的工业链条中自然发展、彼此融合与借鉴、更新换代。商业并不可耻,音乐商品化同样不可耻,因为一切艺术都是需要受众的,只有受众多寡的问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陆的流行音乐发展了这么多年,总体在不断推进,却仍处于畸形的状态,主流部分基本上还处在跟风抄袭的阶段,创意匮乏,极其浮躁;非主流部分则人不人鬼不鬼,还素来有鄙视港台的传统,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中国摇滚音乐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几张专辑,背后却都有港台公司的影子。
  
  其实对于一个社会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财富阶层迅速扩大,已经容纳一部分人有钱也有闲去欣赏先锋艺术,并且有充分的社会福利与保障来保护先锋艺术家的生活时,这种艺术的发展才是正常和稳定的,而不是时时处在明天就要饿死的危机当中。可惜中国大陆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有钱有闲的人的确是有,然而文化的断层非一日能够弥补,这些人的精力和兴趣还在物质和肉体的享受上,艺术还是靠边站的;真正混迹在这类艺术当中的人除却生存压力,也得不到民众基本的宽容和理解,更何谈欣赏。相比之下,香港和台湾已经初具这类艺术能够生存的土壤,这些艺术家(包括非主流音乐人)虽无法在财富上与大众流行明星相比,却也能养活自己,玩儿得高兴,所以心态也普遍比较平和,无论进一步踏入主流,还是退一步沉浸于自我的世界,相形于大陆的同行来的潇洒,眼前这位卢光仲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不过话又说回来,摇滚在西方其实是流行文化范畴,与先锋艺术有交集,但更多的是一种大众文化,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