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9/12/2008]2008,我听过……

 (2008-02-2)
   
  歌手:蔡健雅
  专辑:《Goodbye & Hello》
  推荐曲目:《当你离开的时候》、《化学实验》、《晨间新闻》
  
  这也是一张“补课”的专辑,虽然算是蔡健雅已经面市的最新的一张,其实已经是去年十月底的专辑了。之所以又拿起来听,是因为后面提到的杨宗纬专辑中的那首《对爱渴望》实在很打动我,查看这首曲子的介绍,发现作曲者就是蔡健雅,于是就翻出了这张专辑。
  
  蔡健雅是台湾新一代创作型女歌手中的翘楚,她的民谣不似王菀之那么轻灵,也不似戴佩妮那么甜润,而是略显沧桑和凝滞,加上带点沙哑的唱腔,清冷却不冰冷,很适合一个人静静地听。她绝对不算是“疗伤”系歌手,因为她的歌曲并不刻意地展露悲伤,更多地是凸现一种独立的人格。她在若干作品中体现出的对非大众流行的探索上也比前面二位女歌手走得更远(比如本张专辑中的《化学实验》),参照她个人的偶像Joni Mitchel,虽然不会像后者那般触及政治和社会思潮那样的宏大主题,但其略显忧郁的气质、贴近耳际心头的曲调、对广泛类型音乐的尝试却是一脉相传。
  
  对于创作型歌手而言(典型如方大同、蔡健雅),树立个人音乐的特点远比迎合市场流行趋势来得重要,特别是在外型不够亮丽不具备当偶像歌手的条件下,音乐上的“个性”就更为重要。只要不是极端另类的音乐类型,唱片公司对于此类“新人”的栽培还是应该多给他们保留一些个人创作自由发挥的空间的,因为即使是在商言商的角度,这些歌手代表着未来引导新流行趋势、培育新市场的动力,若是过早地将其推进既有模式的流水线,于歌手而言是扼杀,于公司而言则是短视,且卖相也未必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