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中国青年偶像30年

顾城


李宁


  80年代:

  复苏的时代偶像多元

  80年代是一个春回大地的年代,仿佛一夜之间,万物复苏,蓬勃生长。青年偶像也一样。这个时期的偶像如雨后春笋,从社会的各行各业冒出来,令人应接不暇。

  80年代首先是一个复苏的时代,青年们要回到城市,从头开始,他们需要奋斗精神的鼓舞。战无不胜的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张海迪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很多人就是在她们的鼓舞下完成了自己的奋斗轨迹。

  那时,张海迪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到处传扬。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屈服的姑娘,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的勇士,几十年来,学医救人、写小说、画油画、拍电视、唱歌、读硕士……一系列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张海迪做到了。聪慧的头脑,灿烂的笑容,坚忍与——张海迪深深地打动了一代代的青年,她作为偶像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朦胧诗与当年的新诗潮运动,在青年人当中的影响,超出了诗歌与文学的领域。年轻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成为80年代思想文化复兴时期的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李连杰被导演张鑫炎相中,出演香港中原电影公司的影片《少林寺》中的主角觉远和尚。这部在武侠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一反旧式武打片中纯表演的花架与镜头技巧的卖弄,让海内外欣赏到了纯正的中国功夫……

  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一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一个人夺得共7个项目中的6枚金牌,这在体操史上尚属首次,他的名字——李宁,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里。李宁不仅是25年来第一位大众体育明星,也是最成功的一位。

  港台娱乐明星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拥入大陆,使国人形成了早期的明星崇拜:1983年,香港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让国人记住了“俏黄蓉”翁美玲;一部《上海滩》奠定了周润发的天王地位;日本的《血疑》带来山口百惠和满大街的“幸子衫”、“幸子头”。这个时期的港台歌星则有BEYOND、张雨生、费翔以及以一曲《我的中国心》传唱大江南北的张明敏等等。

  与六七十年代相比,80年代的“偶像”概念更加宽泛:它越出了传统学习型偶像的范围,增加了爱慕型的偶像。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的英雄人物是生产型偶像,而现在出现了消费型的偶像——娱乐明星。另外,偶像不再像昔日那样一呼百应,全民崇拜。从这一时期开始,偶像已经走向多元化。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但愿爱我的人与我爱的人都永远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