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刘邦耍流氓手段夺得天下?
刘邦对他的老爹也不咋地。楚汉两军对峙时,项羽曾经把刘邦的父亲抓到军中,想要以此要挟刘邦。他威胁刘邦说:“你如不撤兵,我就把你父亲煮了。”谁知刘邦根本不在乎,一点都不缩手缩脚,竟然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曾经结拜为兄弟,那么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了。你如果真要把你的父亲煮了来吃,能不能分一杯汤给我喝?”面对这样的脸皮上能跑火车的流氓,项羽没有办法,只得把刘邦的父亲给放了。看来,项羽虽然够不上绝对的正人君子,从道德水准上看还是高于刘邦的,还是有一定的君子之风的。
其实,流氓们也不愿意留下六亲不认的恶名的,实在是出于无奈啊。他们也知道那样做是有违天理人伦的,要不李世民就不会让史官篡改历史了。
除了六亲不认,流氓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也是一个无奈之举,大凡远大理想、宏伟目标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如果按常理出牌能获得成功的话,这世上恐怕就没有不成功的人了。
流氓们深谙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在孜孜以求的时候,不惜忍气吞声当孙子,不惜瞒天过海当骗子,不惜血流成河当刽子手。做流氓其实也很不容易的。“鸿门宴”上,刘邦如果不低声下气地在项羽面前献殷勤,递小话,说好话,别说成就日后的大业,那条狗命恐怕都保不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青山在,哪怕跪地求饶。
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和流氓的差别。所谓的君子还就吃流氓这一套,或许这也是流氓的一个优势,早把所谓的君子研究透了,知道他们好哪口。项羽不就抵不过刘邦的那一忽悠,结果不但给他封了汉王,连刘邦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诡计都没识破,上了大当,丢了关中。稍后竟连自己的老巢彭城也丢了,好在当时流氓羽翼未丰,又夺了回来。
识时务者为流氓。刘邦意识到自己的实力还斗不过项羽,于是,和项羽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为什么要签这个协议?当然是为了养精蓄锐,以图日后打垮那个“伪英雄”。
老天其实是不长眼的。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事实总是与善良的人的预期唱反调,总是上演“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的悲剧。按人品,按实力,只有项羽胜利才能让人信服这世界还有天理,可是,人们再一次失望了,最终得胜的就是小事流氓大事也流氓的刘邦。刘邦以流氓手段竟然夺得了天下。
看来成败不是以人品、君子之风、流氓不流氓来论的。人品再好,再有君子之风,没有成功智慧也是瞎扯的。因为君子之风、道德优势毕竟不是一下子两下子就能被人看出来的,况且在进行权力斗争的时候,君子还会受到来自道德方面的更多的约束,这样难免会错失很多良机。而流氓就不同了,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运用各种手段和阴谋诡计,因此往往能更好地把握机会,更快地收到成效。看来流氓得天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不知这算不算得上流氓成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