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鲁迅死于谋杀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中国一代文豪巨匠鲁迅先生于大陆新村寓所停止永恒的呼吸,世间的一切非议从此与他无关,他的灵魂也到达了天堂,只留给土地一寸葬身的位置。无论悲痛也好,焦急也好,快慰也好,自今以后,先生的春秋笔法此生不再。
  然而,先生的死无言是事实,只是先生的死一直疑迷团团,相对于本人的追究,先生的死根本就是谋杀。

  2001年3期《收获》刊登了周海婴的《关于父亲的死》一文,文章如下:

  关于父亲的死,历来的回忆文章多有涉及,说法小异大同,几乎已成定论。但在我母亲许广平和叔叔周建人的心头,始终存有一团排解不去的迷雾。一直到晚年,母亲和叔叔仍不止一次地向我谈起此事,叔叔甚至在病重之际,还难释于怀。如今我也垂垂老矣,因此觉得有责任重提这桩公案,将自己之所知公诸于众。

  建人叔叔是这样对我说的,父亲临死前,确实肺病极重,美国友人史沫特莱特请一位美国肺科专家邓(DUNN)医生来会诊。孙夫人宋庆龄也在这里起了帮助作用。邓医生检查之后对我们说:病人的肋膜里边积水,要马上抽掉,热度就会退下来,胃口随之就会开,东西能吃得下去,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加。如果现在就开始治疗、休养,至少可活十年;如果不这样做,不出半年就死。治疗方法极简单,任何一个医生都会做。提到是否要拍“X”光片,邓医生说,“经我检查,与拍片子一样。”讲得十分把握。邓医生的诊断是结核性肋膜炎,而须藤医生则一口否定。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承认,才抽积水。须藤医生在我父亲去世后,再也没有遇到过。到了解放后,我母亲几次东渡访问日本,在进行友好活动的过程中,曾见到许多旧日的老朋友,奇怪的是,其中却没有这位与我家的关系那么不同寻常的须藤医生。

  综合以上事实,作为一个负有全责的、人命关天的抢救医生,须藤医生在这两天里采取了多少积极措施呢?这在母亲的回忆录里叙述得很清楚,不再重复。使我怀疑的一点是:须藤似乎是故意在对父亲的病采取拖延行为,因为在那个时代,即使并不太重的病症,只要有需要,经济上又许可,送入医院治疗总是为病人家属所愿意的。须藤为什么没有提出这样的建议,而只让父亲挨在家里消极等死?

  明白了当,先生的死疑团四起,须藤谋杀的痕迹甚是昭著,即使“当局者迷”的周家人都是疑云满腹。

  第一,鲁迅先生1936年间,一直是老病缠身的,期间也无数次的看过医生,而这医生大抵都是日本的须藤。但美国来的邓医生确诊先生是“结核性肋膜炎”,“而须藤医生则一口否定,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承认,才抽积水。”之前美国的医生告诫曰:病人的肋膜里边积水,要马上抽掉,热度就会退下来,胃口随之就会开,东西能吃得下去,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加。如果现在就开始治疗、休养,至少可活十年;如果不这样做,不出半年就死。而须藤迟迟不确诊,分明是存在两种可能:一庸医误诊,二拖延时间。

  对于须藤的医术,不至于是庸医误诊的,倘若是庸医,那日本的医疗当时不至于闻名于世的,更不会让先生对须藤医术的信服(别忘了先生也是在日学医之人)。于是,这排除第一种“庸医误诊”的可能,而另一种可能“拖延时间”成为肯定,证据证明须藤无非是杀人害命的凶手。

  第二,相对于当时的医疗,肺结核并不是不能治疗的,也不会太难确诊的,而须藤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根据萧红先生回忆:“鲁迅先生病了一个多月了。证明了鲁迅先生是肺病,并且是肋膜炎,须藤老医生每天来了,为鲁迅先生把肋膜积水用打针的方法抽净,共抽过两三次。”(《鲁迅先生最后的日子》)一个月后,须藤为何破天荒的证明是肺病呢?而他起初又“一口否定”,态度坚如磐石,明显,须藤认为“时机成熟”了,拖延一月“不抽水”,鲁迅先生也一直高烧不断,此起彼伏,胃口不能开,“不出半年就死”。
最后编辑l4800 最后编辑于 2008-10-18 1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