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2008]乱弹从古筝说说古琴
作者:师筝
人说不能沉迷于声色犬马,否则丧志,而我现在的余暇之中有那么一会时间,总是沉迷于“声”。
如果用女子比喻古琴和古筝,古琴属于天宫仙女或界外神女的神仙姐姐之流,古筝属于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的淑女或邻家女之流。
古琴之音,沉厚,就像是洪荒深处那苍凉而悠远的召唤,古筝之音,清越,就像是远山流瀑那高旷而明亮的呼唤,而她们都有着缥缈轻曼、宁静优雅的气质,是中国民乐器中的奇葩。
古琴的气质,超脱,高傲,有“空谷佳人”的美,她是美,但是她不需要,不稀罕别人是否欣赏她,或者认知她,或者赞美她,“山中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样的花格调很高了,但知道的人肯定很少,就像古琴一样,喜欢的人怎么听都美,不喜欢的人怎么听都不会觉得美,所谓的气场合拍,实在没有什么原因好讲,就像男女之间的一见钟情,说不得。不过古琴在说法上说,是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不知道这个论理是不是对的。
在古代,古琴是文人骚客吟诗必备,所以古琴不是为广大劳动人民准备的,它属于文人雅士,古琴曲子的禅味很浓。所以没有听过古琴的人是不会理会到中国文化精华的另外一个空间,那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域,你就是觉得境意深远,但你说不出来。
不过说实话,正因为古琴的这种特性气质,这种神仙姐姐一样的乐器由于抗拒大众气质,亲和力大大不好,所以现在喜欢古琴的人很少,而且市场也很不乐观。
古筝就不一样了,外观就很流线曲美,抓人眼球,琴身可雕花,可刻凤,可凿山水,气质高雅,二十一弦,音域宽广,讨人喜欢,就像个善解人意,乖巧甜美的女子,实在是很得人心,市场也很可观。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古筝可说雅俗共赏,大小通吃,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宫庭,下至青楼,都有她忠实的拥护者,就算是我这样的大老粗也很痴迷于她美丽的声音,而有次跟一知名NB人吃饭见一黑人老外,席间我这个音乐发烧友无意说起中国古代民乐和黑人音乐,黑鬼居然第一反应是古筝,余大是惊讶,可见古筝之“流毒”一斑。
看看古琴的历史,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类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应该可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尊的乐器了,“高山流水”之典故流传千载,至今津津乐道,她的文化内涵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的范畴。
神话故事说上古十大神器,其中也有一样叫伏羲琴,《尚书》记载:“舜弹五弦之琴”,可见古琴初为五弦,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应劭是东汉人,所以三国时期,古琴应该就是七弦了,而现在的古琴都是七弦,可见古琴文化实在博大精深。
古琴的声音比之二胡更加委婉缠绵,回旋往复的缠绵,更不像古筝响亮欢快,立竿见影,她是平和沉稳的,就像一个成熟的女子,实在是叫人喜欢,有人喜欢年轻的,有人喜欢成熟的,环肥燕瘦,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古琴声音的意境绝对像那种似断似续的轻烟,灞桥作别,折柳送行,有茶香酒意,有依恋伤情。
据说操琴讲“九德”:一奇、二古、三透、四静、五润、六圆、七清、八匀、九芳。鼓琴要“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不过我实在没有见过别人弹琴,我也实在想当面看看弹琴人弹琴之时的神态。


lingyicn 最后编辑于 2008-10-17 14: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