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4/10/2008]浪漫小提琴——长湖水清又凉

阿詩瑪

1964年海燕電影製片廠攝製 彩色 寬銀幕 10本

根據撒尼族同名敘事長詩改編

編劇:葛炎、劉瓊

導演:劉瓊

攝影:許琦

美術:丁辰

作曲:羅宗賢、葛炎

錄音:苗振宇

剪輯:陳祥興

主演:楊麗坤、包斯爾、韓非、崔超明、黃瓊英、柳傑、馮奇


撒尼族姑娘阿詩瑪聰明美麗、能歌善舞,她與英武勇敢的青年阿黑相愛。頭人熱布巴拉之子阿支貪戀美色,對阿詩瑪心存歹念。在傳統節日集會的摔跤場上,阿支不可一世,剛摔倒一個小夥子,就要去扯獲勝的彩綢。當阿支正要解繩索時,阿黑從遠處射來一箭,釘住了旗桿上的繩索,阿支嚇得把手縮了回來。隨後,阿黑跑過來與阿支比賽,經過一番較量,阿黑將阿支摔倒在地。阿黑的獲勝贏得了全場喝彩,阿詩瑪也親熱地跑過來為他祝賀。阿支見此十分生氣。

一天晚上,阿支學著阿黑的樣子,在阿詩瑪家附近吹起了笛子。阿詩瑪誤以為是阿黑,順著笛聲飛奔出去。當阿詩瑪在竹叢中發現阿支後,轉身便走。阿支急忙上前拉她,阿詩瑪用力將阿支甩開,險些將其摔倒。阿支站穩後,阿詩瑪已不見蹤影。

阿支央求媒人海熱,帶著厚禮到阿詩瑪家中,請求阿詩瑪的母親將女兒嫁給他。海熱遭到了拒絕,他見笑臉相求不行,便惡狠狠的威脅阿詩瑪的母親。這時,阿詩瑪從外邊跑了進來,將海熱的酒杯打翻在地,把他轟出大門。

一計未成,阿支又想出新招。趁阿黑去遠方牧羊之機,阿支派人劫持了阿詩瑪。路上,阿詩瑪趁阿支不備,將與阿黑哥定情的山茶花擲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為阿詩瑪報信,阿黑獲訊後立即往回趕。途中,阿黑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開出通道,縱馬馳騁。

阿支將阿詩瑪監禁在家中。他用盡各種手段威脅、利誘阿詩瑪,都不能使阿詩瑪屈服。阿支惱羞成怒,正要舉鞭毒打阿詩瑪,阿黑及時趕到。

阿支還不甘心,提出要和阿黑賽歌,一決勝負。阿黑與阿支賽歌賽了整整三天,阿黑越唱越精神,阿支越唱越泄氣。最後,阿黑唱道:“問你誰來造彩雲,問你誰來造太陽,誰來造星星,誰來造月亮,高山大海誰來造,快回答!”阿支聽到阿黑所問,瞠目結舌,不知所答。

比賽輸了,但心有不甘的阿支,又在背後向阿黑放暗箭。憤怒的阿黑用神箭射穿阿支家的大門和大廳的柱子,箭釘在了神主牌位上。阿支命眾家丁用力拔箭,箭紋絲不動。阿支被懾服,只得將阿詩瑪釋放。

阿黑將阿詩瑪抱上自己的馬,倆人喜悅地同乘一騎回家。他們來到溪邊,下馬小憩。阿支帶人偷走阿黑的神箭,又放洪水將阿詩瑪淹死。阿黑悲憤地呼喚著:“阿詩瑪,阿詩瑪……”但阿詩瑪已化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萬載,長留人間。

影片《阿詩瑪》是導演劉瓊的代表作。影片根據撒尼族同名敘事長詩改編,再創作過程中,劉瓊花從可以找到的20多種 “版本”中發現阿黑和阿詩瑪都被表述為兄妹關係,只有一份材料顯示二人為愛情關係。據此,劉瓊果斷地在劇本中將男女主角的關係定為戀人,成就了這部浪漫的愛情悲劇。

《阿詩瑪》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身歷聲音樂歌舞故事片。劉瓊與影片作曲葛炎一起,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影片表現形式的基本格調:以音樂形象突出人物,全劇不用一句臺詞。以歌唱傳遞情感,以音樂渲染氣氛。在以歌唱作為抒情和敘事的手段時,導演注意節奏的把握和鏡頭內部的資訊量,避免了冗長拖遝感。在電影語言的表達上,劉瓊借用中國園林藝術中的“移景”手法,以布景和實景的交替,長短鏡頭的切換,把景和人巧妙組合在一起,凸顯了阿詩瑪這一美好的藝術形象。

除了音樂歌舞片的必備元素,旋律感強、朗朗上口的歌曲、優美的舞蹈之外,雲南的石林風光,撒尼族的民風民俗,共同構成了一個富於東方情調的銀幕時空,使這個浪漫憂傷、帶著神話色彩的愛情故事獨具魅力。

時隔20年,在1982年西班牙主辦的第三屆國際“音樂舞蹈周”上,影片《阿詩瑪》榮獲“最佳舞蹈片獎”。
由於百度網盤 對於台灣網友與對岸限制 以至於過去的鏈結不見 深感抱歉!!!
若能見時可能他們放寬了!!!
*** 上傳的文件 若失效就不再傳了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