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镶金缀玉的古代盆景艺术 (27P)




料石梅花盆景



料石梅花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30.5cm。清宫旧藏。

玛瑙雕佛手为盆,佛手一大一小二枚合抱,盆壁上又巧雕一蝴蝶飞落。盆下配镂雕木座。盆上用绿丝线包缠铜丝并弯作枝条状做成梅树,梅花之银鎏金花萼、花蕊焊接于铜枝顶端,又以铜丝裹以红丝线为花心雌蕊,以白玉和白色料做梅花之五瓣,镶粘于花萼与花蕊之间。含苞未开之蕾则在银萼上镶嵌白玉或芙蓉石,花叶以青玉雕成。梅花之间又点缀几朵牙雕菊花,因日久花瓣略有脱落,叶以染色象牙制成,并以金彩勾画叶脉。

此景花枝扶疏,亭亭如盖,细而不弱,柔而蕴刚,色彩配搭明快清丽,一树白色梅花与玛瑙盆相得益彰,雅洁而不失妩媚之风韵。







金铁树延年益寿盆景



金铁树延年益寿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27.8cm,盆高7.8cm。清宫旧藏。

银锤揲六方形盆,上广下敛,盆出沿,口沿上以鱼子纹为地,饰缠枝桃花及独窠莲花。盆外壁每面有勾云纹抹角开光,开光内鱼子地上捶揲出神仙传说图案,皆与“延年益寿”之意相关,分别为“王母仙驾”、“老君炼丹”、“仙女采桃”、“老子乘牛”、“童子献寿”、“曼倩(东方朔)偷桃”。盆中植金铁树,树干捶揲成“S”形,弧曲有致。通体饰鳞片,表现铁树粗糙的肌理。下生球茎,吐出3片小叶。树顶圆盔状,镂空12个孔洞,每个孔洞均插入枝叶,正中一枝上以金丝绕成弹簧状连接5只金蝙蝠,摇颤如欲飞动。

此盆景与金桃树延年益寿盆景是一对,两件盆景之风格皆金银辉映,富丽堂皇,模仿自然景观而不拘泥,曲直繁简的对比亦恰到好处。特别是精致的金工技巧反映出典型的宫廷审美趣味。






宝石灵芝盆景



宝石灵芝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14.5cm,盆高4.6cm。清宫旧藏。

青玉碗作盆,圆形,薄壁,直口,收腹,小圈足。碗内嵌染绿隔板代表盆土,隔板上植灵芝、湖石、花叶等景致。灵芝树共2株,枝干木制,髹金漆,枝杈为粘接,枝端做圆托,托上镶嵌各类宝石雕琢的灵芝头,包括白玉、黄玉、翡翠、玛瑙、碧玺、紫晶、蜜蜡、珊瑚、青金石等,大小不一,质感各异,色彩纷呈。下衬白玉雕琢的湖石、木制点翠花叶及木片灵芝剪影,色泽蓝绿变幻。

此景以多种宝石表现灵芝题材,突出吉祥祝寿的寓意,玲珑可爱,也充分展现出宫廷盆景之豪华富丽。







木雕仙人玉石花卉盆景



木雕仙人玉石花卉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58.5cm,座高11.5cm,座径39-26cm。

镂雕木座,染牙栏干,上置木雕山子,山子顶部为大片缠绿丝的松枝,如伞盖般覆于其它景致之上。在松枝掩映下,松干、桃枝、梅花、鹤鹿、寿星等若隐若现。景致中缠绿丝的松枝繁密,其中又繁星般点缀黄色松果,和谐悦目。碧玺桃实硕大,梅花以碧玺、白玉、芙蓉石等做瓣,缠金丝花蕊,娇艳而大方。景致以木雕寿星、仙童及鹤鹿为中心,周围又点缀珊瑚菊花、碧玺海棠、白玉灵芝及青玉叶片等,令人目不暇接。

此盆景色彩艳丽,装饰繁复。







木雕寿星仙境镶宝石花卉盆景



木雕寿星仙境镶宝石花卉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49cm,座高9cm,长36.7cm,宽18.2cm。清宫旧藏。

木雕座上彩绘泥塑海浪,浪上以天然木根雕新月形槎,槎首尾环以松枝及花枝相接成花篮状。槎中根雕寿星、仙童及鹿鹤等,上覆以绿丝缠绕的松荫如盖,又以黄纸包绒球为松果,点缀于松枝之间,并以玉、料、珊瑚、碧玺、染牙等材质制成桃、梅、菊、灵芝等点缀其间。

此景构图饱满,根雕质朴,宝石灿烂,其造型在清代宫廷庆寿盆景中颇具代表性。







染牙水仙湖石盆景



染牙水仙湖石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27.6cm,盆高6cm,长26.6cm,宽17.3cm。清宫旧藏。

以竹根雕刻拼接成矮足长方体盆,盆壁四面阴刻几何形夔龙纹饰并染色,又以深色线条勾勒纹饰边缘。盆内为水仙湖石小景,黄杨木雕水仙球根,绿色染牙制叶片,花朵、花心、花蕾均为象牙雕刻,花托以黄杨木制。湖石为紫檀木雕刻。

此盆景中间立二座湖石,两株水仙欹侧而生,线条柔和多变。象牙、黄杨木质地细腻柔和,而紫檀木雕湖石则粗砺峻峭,花叶鲜丽明艳,湖石色泽沉着厚重,二者之材质、色泽和造型相互衬托,刚柔相济。此景工艺精湛,物象写实而清新简洁,风格高雅,在以华丽繁缛为能事的宫廷盆景工艺中可谓别树一帜。







乘槎仙人盆景



乘槎仙人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39.5cm,最宽处54cm。清宫旧藏。

以天然木根雕作槎舟状,槎下以彩绘泥塑波浪为托,波浪上留孔插入象牙雕刻的莲花、莲叶、莲蓬。槎头置铜镀金四出葵瓣式錾胎珐琅盆,内植小型碧玺果桃树。槎中部端坐一位以染牙雕刻的老者,长髯及胸,一手抚膝,一手执画卷,神色安详。老者身前置掐丝珐琅圆盘,内盛葡萄,身后置錾胎珐琅六方瓶,瓶内插象牙菊花等。槎尾缠绕铜镀金藤萝,上卷如龙尾,覆于老者上方,垂挂白玉小葫芦及烧蓝叶,细巧可爱。

仙槎源于神话传说。晋张华《博物志》中记某人乘槎泛海漂去,竟遇牛郎织女。后世又将故事人物附会为张骞,谓其乘槎寻黄河之源。目前所知最早以仙槎为工艺品题材者是元代著名的冶银工匠朱碧山,他所制银槎流传至今。明清时期,仙槎被纳入吉祥图案体系,与八仙过海等题材类似,皆被赋予祝寿之意,甚得皇室宝爱,是清代宫廷工艺品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此景结构匀称,置景错落有致,富于装饰趣味。雕饰材质多样,色彩丰富,技巧繁难,堪称同类制品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