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大提琴组曲--“来自音乐天才的无限喜悦”

巴哈这六个大提琴组曲的声调色彩:G大调是明亮的色彩;D小调是悲伤而强烈的;C大调是灿烂的;降E大调是庄严、带着不透明浓度的;C小调是一种暗而强烈的颜色;D大调是辉煌的调性,如一束阳光般眩目耀眼。
这些组曲提供了很棒的技术挑战,尤其是原来为五弦大提琴而作的第六组曲。有人或许会称第一组曲是青春的。它的长度最短,而且是大调,其后每一组曲在结构的复杂程度上是递增的,连前奏曲也不例外,直到第六组曲到达了终极的颠峰。
而那些前奏曲便是每个组曲最本质的乐章,它们非常多样且包含了巴哈音乐最深奥的理念。


第一号组曲--“明亮”

如同人天生而单纯的呼吸的结构,乐句产生出的能量直到它企及某一点时而开始放松,一种产生与消退的过程。巴哈概念中的美丽与辉煌就在于实际上这些前奏曲都不利用旋律的这个事实,在那里只有组织,结构与韵律--形式与色彩的鲜明。
巴哈并不需要旋律,他的作品是以美的概念写成的:干净的组织与音调的色彩。不要很悲剧地企图去强调一个不存在的旋律,这是个很傻的想法。如果需要旋律,巴哈自己就可以写出更加无比美丽的旋律。
当然一个人可以无休无止地去分析巴哈的音乐,可以分析每个音符、每个乐句、和弦、旋律与对位法--所有音乐提供出的、还有存在于真实声音中的事物。
无论如何,专注于一些小细节,藉此解释巴哈理念的深度,同时指出这些音乐浑然天成的单纯,这才算是真正在欣赏巴哈的音乐。



第二号组曲--“悲伤而强烈”

这个组曲直接在价值上以其深奥与小调性悲伤而强烈的感触与第一号组曲形成对比。巴哈在这个前奏曲中开场三个音符的使用,总是让人充满敬畏与赞叹。只是三个音符便构成D小调的完整色调,同时完成了一个五度音程。

当演奏第二号组曲时,感觉像个歌者,旋律界域扩张或收缩 直到最后整个旋律歇息在单一音符的方式,这种在不同音域的空间性方位空置旋律线的能力,便是巴哈音乐最璀璨而创造性的特征。

这个组曲有一个很棒的萨拉班德舞曲,可能是所有组曲中最最哀伤的,它有着一种特殊的直线与率直,一个音乐的隐痛、像一个入神祷告的人,你不是在为听众演奏这音乐,你是为你自己演奏,听众仅仅只是窃听者,听到的是来自孤寂、来自一个艺术家全然沉浸于音乐时的白热化张力的一瞥。



第三号组曲--“辉煌”

C大调,一个辉煌的调子,它作为基础的音调,所有乐章都从C大调开始与结束。

一些调性瞬间的变迁像晴空中的小云朵,而有些变迁是相当遥远的。持续音是巴哈创作的一个要点,有时当巴哈开始环绕持续音的音型,聆听的人甚至会觉得在肉体上受着苦。比如在D小调的前奏曲,它像一根针穿刺着音乐,就像生物学家将蝴蝶活生生的钉在板子上,蝴蝶绕着针在痛苦中旋转着,无法让自己获得自由。
这就是巴哈运用持续音对人们的影响,让聆听者也似乎在折磨中旋转于针上,只有当回到主音才能体验到解脱。
这就是巴哈让人们领略到天才最精细的截面之一。



第四号组曲--“庄严而不透明”

巴哈大提琴组曲的前三个前奏曲都是以十六分音符的单一节拍写成,但是在以降E大调,一个庄严而不透明的调性写成的第四号组曲中,却是以八分音符进行的,比其它前奏曲慢上一倍的节拍进行。然而无论和声自始至终再怎样美丽,再怎么发展怎么转调,巴赫明白它有变得多少单调起来的危险。
萨拉班德舞曲是我的最爱之一,它有着自己的伴奏旋律。还有吉格舞曲,猛烈、高难度,带着它烈火般的暴躁气质与坚定、不屈不挠的节奏。



第五号组曲--“黑暗”

萨拉班德舞曲始终让人赞叹与感到愉悦。
这个单音的谱曲仅仅只有几行,但它却代表了巴哈天才的精髓。
它的暗黑旋律设计如此不寻常地与现代音乐相似,单单第一个乐句体现的想法便如此不可思议,仅仅这里就抵得过许多作曲家成册的作品。这个萨拉班德舞曲的旋律在与你的呼吸同样的速度、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气息与同样的脉动以一路蜿蜒前进。无论演奏得多慢,总是能够感受到这个乐章永恒的流动,永恒……不管这节奏,这流动步调绵延得多长,一年、两年、十年或一百年,这个速度绝对不可缓慢下来或增快进行,它应该拥有自己内在的脉动与力量,因此不允许速度的增加与流失,如同并行线永不交叉。
这个规律鼓动节奏、生命与永恒的触动也是这样在相同的脉动中永远持续。当结束这首萨拉班德,时间似乎以同样的步调继续着,呼吸也在同样的节奏中继续着。



第六号组曲--“阳光”

第六号组曲以D大调写成,是阳光与凯旋的调性。是所有调性中最喜悦的,就像触及寰宇间每个角落的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的终乐章。
巴哈的第六号组曲以胜利、喜悦、人类的统一、友谊与爱的调性写成,这个最后的组曲扬威于全系列之上。它代表大规模的欢乐的统合。第六组曲就像是大提琴独奏的交响曲,在调性与色彩上,它迥异于其它组曲,但在许多其它的方面,同时也迥异于所有他所写过的作品。
聆赏巴哈,就如同到教堂倾听上帝的声音。在一个有阳光的日子从事这个组曲的开端,一直梦想着在一个有阳光的日子走进一座钟声正响着的教堂,刚好巴哈在这个前奏曲中使用了回音效果,令人联想到钟声在两座教堂中响着的效果,一座很近,另一座离得较远。透过参与这个天才的音乐,你我体验了无限的喜悦--六个组曲所赋予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