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008]茱里亚·菲契尔: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APE)



引用:

中文名称: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
英文名称:Violin Concerto,Double Concerto
资源类型:APE
版本:Julia Fischer,Muller-Schott,Kreizberg
发行时间:2007年
专辑歌手:勃拉姆斯 Brahms
地区:德国



专辑介绍:

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OP.77,完成于1878年夏秋之际,1879年元旦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首演。这是勃拉姆斯为当时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约·阿希姆而作的,首演由约·阿希姆独奏。这部美妙的作品包括3个乐章:1.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开头部分乐队的引子洋溢着有节制的热情,低声部弦乐与大管奏出第一主题,这个第一主题先是田园风味,随后被双簧管哀愁地接替,经发展后有一个对比性的热情的插段,随后在第二个呈示部开始时,小提琴有长达40节的华彩乐段。发展部由那个插句开头,随后有一段旋律交错发展的呈示。再现部中的华彩乐段,克莱斯勒、海菲茨都在约·阿希姆原作的基础上进行过改写。2.柔板,3段体,这是勃拉姆斯著名的抒情篇章。第一段,以双簧管引出的基本主题在木管乐器和圆号中发展,具朴素的牧歌风味。中段转入F小调,小提琴情绪化地以不同的音型交叉,显示出各种不同的情绪的混杂。第三段回到双簧管独奏的那一支旋律,在短暂的陈述后,渐渐消失在静谧之中。3.欢快、活泼的快板,华丽的回旋曲。其基本主题有民间舞蹈节奏,具吉普赛舞由风格。困为约·阿希姆是匈牙利籍,这个主题是为表达对约·阿希姆的敬意。这一乐章曲式结构为A+B+A+C+B+A+尾声。尾声为急板,从大提琴暗示基本主题的三连音始,紧接着基本主题在独奏小提琴上变化重现,速度转快,在力量的骤增中,音色越来越明亮。最后全曲以富匈牙利特色的3个有力的和弦作为结束。

《A小调二重奏协奏曲》,OP.102,是勃拉姆斯最后一首管弦乐作品。勃拉姆斯之所以创作这首作品,是以表示他有与他的老友约·阿希姆言日于好的意图。这首作品1887年10月18日在科隆首演,由勃拉姆斯指挥,约·阿希姆演奏小提琴,豪斯曼演奏大提琴,最后题赠给约·阿希姆。共3个乐章:1.快板,开始句由大提琴中较低沉的音色,而不是由明亮的小提琴声来应和,大提琴单独待续奏出狂想般的华彩经过句,最后独奏小提琴加入进来。大、小提琴二重的华彩段越来越丰富,发展成由整个乐队来陈述的主要主题。这是勃拉姆斯所特有的附点节奏和三连音混合的音型。第二主题是一支轻轻摆动的旋律,由独奏大提琴柔和地引进,并由独奏小提琴呼应。这首二重协奏曲类似巴洛克时代大协奏曲的写法:一小组独奏乐器因整个乐队交替出现,形成对比。2.柔板,以忧郁的、色彩几乎是阴沉暗淡的旋律开始。最初的4个音作为一种动机音型,由管乐部分庄重而又缓慢地奏出,乐章开始和结束都用这一音型。旋律本身由独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相距一个八度奏出,很像男声和女声混在一起。3.不太活泼,末乐章以抑制着的欢乐情绪开始,由独奏大提琴奏出舞蹈音型,小提琴重复,之后很快雷鸣般地全奏重复。这个旋律具匈牙利式回旋曲迭句的特征,使人认为这个乐章是回旋曲式,但这个乐章实际却像第一乐章,用明确的传统奏鸣曲—快板曲式写成,舞曲般主题的发展几乎带有轻盈的谐谑曲风格。各主要主题再现时,在音色上都有微妙的变化。



专辑曲目:

Violin Concerto in D, Op.77
01.I Allegro non troppo
02.II Adagio
03.III Allegro giocoso, ma non troppo vivace. Poco piu presto

Double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Cello in A minor, Op.102
04.I Allegro
05.II Andante
06.III Vivace non troppo. Poco meno allegro. Tempo I

试听:Violin Concerto in D, Op.77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