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李商隐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对哥们儿不仗义窝囊了一辈子
李商隐投靠令狐楚后,令狐楚一家对他非常够意思。令狐楚发现李商隐在骈文上功夫不到家,就亲自悉心指点。骈文是当时给皇帝写奏章表启的主要格式,想混仕途,这东西是必备技能。就像今天找工作,怎么也得在简历上胡吹计算机技能如何了得一样。李商隐经过令狐楚这样的骈文高手指点,就如同拿到了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国家证书,那是响当当的招牌。
可李商隐也真是点背,连续4次进士考试都被撸了下来,他自己都觉得没脸见令狐楚。第五次屡败屡战的时候,主考官是令狐楚儿子令狐袊的哥们儿,考试前主考官遇到令狐袊,就问:兄弟,你跟哪个哥们儿关系最瓷实?令狐袊心明眼亮,连着说了三遍“李商隐”,然后帮忙照顾这样的话一句不提。
有道是响鼓不用重捶,主考官也是明白人,这一次李商隐果然就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李商隐当然不笨,得逞后马上给老师令狐楚写感谢信,此时令狐楚已经身居宰相了。不料当年令狐楚病逝,第二年李商隐参加吏部的选官考试,又栽了跟斗。这个时候,失去靠山的李商隐干了件一生中最大的蠢事,他转身投奔了节度使王茂元,没多久还做了王茂元的乘龙快婿。
唐朝当时朝政上,以李德裕和牛僧孺为首的两大官僚派别正激烈对抗,势同水火。令狐楚属于牛党,李商隐作为他的门生,不仅令狐楚一家对他恩遇有加,令狐楚在牛党的其他朋友也把他当成自己人。而王茂元属于李党,这个局面只要长眼睛的都看得清清楚楚,李商隐是才子不是二百五,自然明白这个敌我阵营的关系。如今令狐楚尸骨未寒,李商隐就投靠敌人,不光是令狐袊大为光火,牛党诸人都觉得这小子做人太不厚道。
天有不测风云,李商隐“投敌”没给他带来什么好处。没几年王茂元离世,李商隐还没有爬上去,只是个混口饭吃的小官。这个时候他想起令狐袊来了,居然又N次觍着脸请令狐袊提携,令狐袊当然不尿他这一壶。李商隐前后反复,牛李两党都把他当蝙蝠看,不用说做官没有门路,做人也彻底失败。
关键时刻还是有点脾气
毕竟李商隐骨子里不是什么小人,原则问题上还是能够站稳立场。
李商隐惨淡经营,直到28岁才好不容易混上个九品的县尉。到任没多久,发现监狱里的犯人纯属冤枉,不知怎么稀里糊涂就被拎来顶缸的,李商隐就把人给放了。这下触怒了上司,李商隐竟然不肯服软,一怒之下宁可官帽子不要,也非叫这个板不可。
幸好老天帮忙,就在这个时候老上级走人,新领导上任,马上又把李商隐找了回来。不过时间不长,李商隐还是嫌官职太低,辞职不干又去活动社会关系了。转来转去,李商隐总是在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当个小幕僚。但因为好歹是在高官身边帮闲,外人也知道他身为领导秘书,有的事办起来比领导还方便,就不时有人来递个红包,托他帮个小忙什么的。李商隐还真不愿意伸这个手,回答说,我不拿你的钱,倒不是怕别人知道,就是自己改不了脾气,拿了反而不爽。
就这么混着,李商隐始终闹不上个像样的职位,郁郁不得志,又第N+1次跑到当年的铁哥们儿令狐袊那里。令狐袊这人很有能耐,进官场13年就跟他老子当年一样混到了宰相。李商隐此时去找他,估摸心情极其复杂,偏偏令狐袊不在,李商隐只能在墙上写了两首诗诉了一通苦。令狐袊回来一看,想想怎么也是兄弟一场,另外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三下五除二就帮李商隐弄了个六品的太学博士。
六品基本就是李商隐这辈子在官场上的最高成绩了,仕途颠沛、妻子早亡,和他几乎天生的忧郁气质混杂在一起,使李商隐45岁就悒悒地告别了这个世界。对后人来说,李商隐的成就自然在于诗歌。但不论从个人际遇和性格,还是从他所处的那个风雨飘摇的大唐,李商隐的吟唱已然全无盛唐气象,唯有挽歌的尾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