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荒唐的冒充国舅案

   
词语裙带的释义是:比喻妻女、姊妹的亲属。指相互勾结攀援的妇女姻亲关系。裙带关系是古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关系,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对这种关系网最好的注释。那时,若能攀上皇亲国戚,就会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所以唐文宗时,竟有三个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冒充皇帝的舅舅。
   
唐文宗李昂做了皇帝后,其母萧后有了出头之日,不免想起仍在家乡的弟弟,因而十分伤感。萧太后早年父母双亡,姐弟相依为命,在兵荒马乱中,姐弟为避兵劫逃出村中,却不幸途中失散。现在姐姐做了皇太后,便整夜哭泣思念失散的亲弟弟。为了满足母后的心愿,表示自己的孝心,文宗下令闽越一带的地方官员悉心察访,想找到失散多年的舅舅。不久果然冒出一个原在户部当过“茶纲役人”的人来,此人叫萧洪,声称自己就是萧后的弟弟。文宗自然喜不自胜,下令把他带到长安与母后见面。见面时,姐弟俩是抱头痛哭,鼻涕眼泪的弄湿了一大片,“呜咽不自胜”,场景还真感人。文宗也为找到了亲舅舅而十分高兴,大宴群臣,欢娱了好几天,并委任舅舅为金吾将军,检校户部尚书,河阳、怀节度使,迁检校左仆射、廊坊节度使等重要官职,可谓红及一时。
   
可是好景不长,萧洪当节度使时,由于太过狂傲,礼数不周,得罪了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宦官仇士良。仇士良早知道萧洪是个冒牌货,便推出一个叫萧本的福建人来,说萧本才是皇帝的亲舅舅。皇帝一听,怒不可遏,马上命令把萧洪抓起来交御史审问,萧洪本来就是假冒的,立刻现出原形,被流放到边境,接着“赐死于路”。
   
按照文宗的逻辑,萧洪既然是假的,萧本必然是真,便不分青红皂白封萧本为赞善大夫、卫尉少卿、左金吾将军,连萧本早已去世的曾祖、祖父和父亲也分别被追封为太保、太傅和太师的头衔。此外,还赏赐巨额珠宝钱财,扯旗放炮地热闹非凡。
   
可是时隔不久,忽然又有一个名叫萧弘的人,毛遂自荐地说自己才是萧太后的弟弟,萧本也是假的。文宗听后,顿时傻眼了,这怎么又冒出来一个舅舅呢?但笨人自有笨法,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将错就错,就认一个萧本,其他一概不认。可是,朝臣们却不依不饶,他们争着面奏或上书,说萧弘才是真正的国舅。昭义节度史刘从谏上书说:“若含垢于一时,终取笑于千古”,摆出一副侠肝义胆赤胆忠心的样子。文宗无奈,只得取消原议。但是,他接受了前两次教训,没有立马给萧弘加官进爵滥行封赏,而是先派御史中臣、刑部侍郎和大理寺卿等人联合审查此事,待审清后再行定夺。经过一段时间的三堂会审,终于真相大白,原来,萧弘和萧洪、萧本一样,都是“假冒伪劣”的国舅爷。得知真相后,文宗是恼怒至极,立即下令将萧弘也做了流放处理,并颁布诏书说:“萧洪之恶迹未远,萧本之覆辙相寻。弘之本末,尤更乖戾。”结果,后来的两个意想攀龙附凤的骗子也终究被绳之于法,落了个“投之荒裔” 的应有下场。
   
《晋江县志》对此也有记载:“萧妃村在十四都画船浦南。乃唐文宗母贞献太后故里。太后因乱,去乡里时,父母已丧,有母弟一人。及入王邸,不通家问。文宗以母族鲜,亲诏访于故里。太后有真母弟不能自达。时有萧洪、萧本、萧宏皆乡里无赖,先后诈冒觊国恩,以伪妄流徒远死。终太后之世,不获亲弟也。郡人名其居曰`萧妃村',俗讹为`烧灰村'”。现烧灰村属于龙湖镇辖属一行政村。
最后编辑mademoiselle 最后编辑于 2008-06-04 21: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