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7]大师精品:瓦尔特指挥的贝多芬第二交响曲




布鲁诺.瓦尔特指挥
哥伦比亚交响乐团指挥


    1876年9月,布鲁诺.瓦尔特出生于柏林,8岁的时候开始在斯泰恩音乐学校学习音乐。9岁的时候,作为一个年少的钢琴手开始登台演出;1889年在汉斯.凡.布鲁斯音乐会上亮相;1891年出现在拜罗伊特音乐节,在这次音乐节上,瓦尔特决定了他今后的指挥家生涯。1893年成为科隆歌剧院的一名训练指导员,在那里瓦尔特开始了他的初次指挥演出,并且得到了Lortzing’s Waffenschmied的赞许。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到了汉堡歌剧院,在那里作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的助理。随后的几个季节里,分别在布鲁斯劳、普里斯伯格,里加等地忙碌。1900年返回柏林。

  1901年,瓦尔特加入古斯塔夫.马勒所在的维也纳歌剧院。随后的几年对已经负有国际声誉的瓦尔特来说几乎千篇一律:他被邀请到葡萄牙,伦敦和罗马等地指挥。1911年,瓦尔特领导了慕尼黑歌剧院在马勒逝世几个月后的第一次公开演出。1912年在维也纳指挥了马勒的《第九交响曲》首演,并积极为马勒总谱的出版做准备工作。1911年,瓦尔特加入奥地利国籍。1913年至慕尼黑歌剧院任音乐指导。1922年后,除活跃于柏林、莱比锡和萨尔兹堡音乐节外,还到英美演出,国际声誉日隆。1933年后,因受纳粹迫害而离德去奥、法。

  1923年到美国做访问指挥,指挥的乐团是纽约交响乐团,并且在随后的几个季节里业务繁忙。随后更多的客座指挥是在欧洲:在荷兰,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乐团;在伦敦的德国演出季中,作为首席指挥家,他与于1924-1931年指挥了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乐团 。1925年,瓦尔特返回柏林作为音乐总监在多家音乐团体工作,并从此开始了他同萨尔兹堡音乐节的长期合作。1929年,瓦尔特离开柏林来到莱比锡,并成为继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后,成功的Gewandhaus音乐会上成功指挥的音乐家。

  1933年,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他来说已经非常不利,瓦尔特不得不离开离开德国来到奥地利。然而,这里却成了他能量爆发的中心,他成了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乐团的经常性客座指挥。而且还多次到别的乐团作访问指挥,这期间包括他于1932年至1936年对纽约爱乐乐团的访问指挥。

  1938年,瓦尔特的法国国民身份得到承认,但在1939年他最终获得美国国民身份。在美国的这段时间里,他指挥了芝加哥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NBC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1947-1949年音乐顾问)和费城交响乐团等等。1941年至1959年间指挥大都会歌剧院。从1947年开始,他多次往返于美国与欧洲之间,成为早年的爱丁堡音乐节上的贵客;期间他还重新返回过萨尔兹堡、维也纳、慕尼黑。

  瓦尔特的马勒作品录音是他最为杰出的贡献。如果还算上别的话,那么他还是一个不错的作曲家。瓦尔特还是一名非常出色的钢琴家,偶尔还以钢琴伴奏的形式指挥莫扎特的作品音乐会。他所作的曲目主要在1910年代,包括两部交响曲,一部交响幻想曲,合唱作品,室内乐和歌曲。

    布鲁诺.瓦尔特于1964年2月17日病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贝弗里山  (lesxin译自SONYCLASSICAL)

    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D大调,OP.36,1801年开始创作,1802年十月完成于维也纳近郊的“海利根斯塔托”。1802年,贝多芬已经预感到自己即将失去听觉,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与命运的搏斗中完成的,他与“海利根斯塔托”几乎同时完成。这部交响曲同时被称作“英雄的谎言”,又一位著名的莱比锡音乐评论家这样描述这部作品“一头粗野的怪物,一条被刺伤了的龙,不肯死去,直至流进最后一滴血(第四乐章),还怒不可遏,直至在挣扎中僵死。”该作品1803年4月5日在维也纳首演。

作品分四个乐章:
1、柔板,朝气蓬勃的快板,包括夫浪漫和神秘色彩的引子和活泼的第一主题,主体钢筋,活泼,喧闹。副题是柔板走出的歌唱。

2、小广板,弦乐组宽广的流动,木管乐器温柔的回应。

3、谐谑曲,快板,主体方佛成了神话中的舞蹈画面,中段有优雅的木管三重奏。

4、极快板,柏辽兹称他为第二谐谑曲,充满了活泼与快乐。

  这张唱片由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演奏。哥伦比亚交响乐团是瓦尔特逝世前四年纠集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在加利福尼亚组建的,这个乐团演奏音色及其优美,瓦尔特的指挥不同于福尔特万格勒,他的把握充满着温情、优雅与诗情,这种风格在他演绎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中得到充分地展现。

这个版本被日本《唱片的艺术》评为最佳名曲。

[hide]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由于论坛只提供每个文件10M的容量,不得不压缩成64K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