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王的最终归宿 拿破仑陵墓 (组图)

“真正的伟人就像流星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们的时代。” - Napoleon Bonaparte




拿破仑的一生,世人各有不同的看法,姑且不论其褒贬是否适当,他的各种事迹对于法国人而言,已经是不可抹灭的,深深地烙印在法国的社会文化当中,例如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及师范教育的实施,至今都还影响着法国的社会制度。



拿破仑标志


拿破仑也是历史上最惊人的奇才之一。在近四分之一的世纪里,他驰聘战场,亲自指挥和参加了六十多次大战役,其中四十次获胜。革命的浪潮把他推向权力的最高峰,他给尚未定型的法国一整套行政机构,显示出他的统治天才。

他刻意摧毁欧洲的旧制度,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面貌。他制订法典:他创造历史,也谱写历史。他建立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国家机构,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但是,自信和野心终于导致了他的失败。

诚如大家所知,拿破仑在1815年滑铁卢之役败于威灵顿公爵后, 被反法联盟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五月五日,这个曾经震惊世界的灵魂, 在昏迷中语不连贯地说了:“军队……军队首脑……冲锋……”后与世长辞,并葬于该岛, 拿破仑去世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发表评论说:
“拿破仑不是为他人所征服的。在我们所有这些人当中,他是最伟大的。由于他只依赖自己的智力,所以上帝才惩罚他。”

但法国人民是偏爱拿破仑的,认为:“ 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

拿破仑将永远立于人类历史上千古不朽者的最前列。

1840年,法王路易˙菲力畏惧法国民众日益怀念拿破仑的声浪,下令将拿破仑的遗体运回法国安葬。

在乔维尔亲王率领下,一群英、法官员前往圣赫勒拿岛,挖出了拿破仑的棺木,开棺检视, 发现拿破仑遗体丝毫没有腐败的迹象,此时距离他去世已经十九年之久。

1840年十二月十五日,拿破仑的遗体以无比隆重方式运抵巴黎荣军院,当时的法王路易˙菲力亲自迎接, 在数以万计官民见证下,乔维尔亲王对着路易˙菲力说:“陛下,我呈献给您法国皇帝的遗体。”

法王路易.菲力则说:“我谨代表法国接受了他。” 这个出身于科西嘉岛的传奇帝王,在那动荡不安的世代中的创造不凡成就后, 终于回到了他的国家安息,而他的遗体便安葬在巴黎荣军院中的圆顶教堂, 在此,先简单介绍一下巴黎荣军院。

荣军院为十七世纪的建筑杰作,广大的法式几何庭园、碧绿葱翠的菩提树毫无止尽,一直延伸到塞纳河畔。可以说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典时期建筑之一。

这座长210米宽109米,雄壮的荣军院(军医院)是路易十四为医治和收容老战士而造。大门栅上太阳和百合花王家徽章是路易十四的象征,当时可收容四千人。目前约有一百多个退伍军人在此养老。院内有一收藏丰富的兵器和武器技术博物馆;从中世纪的刀枪至今最现代化的武器都有。

正面前一排十八口青铜大炮,自十七、十八世纪以来,每逢法国的重要日子则负责响十八响礼炮。曾经一度被德军夺去,后又索回。

穿过中庭到荣军医院另一端,耸立着半圆尖顶的皇家教堂,圆顶教堂。建筑师孟沙(J. MAUSART)于西元1706年完成,为赞颂路易十四那个时代的伟大,孟沙集合了古典建筑的各种风格,完成此杰作。




高107米的尖顶,整齐的比例,协调的正面列柱;整座教堂予人庄重雄伟的感觉。原来是给伤兵祈祷的教堂,现在是拿破仑陵寝所在。陵棺周围并围有拿破仑的两位兄弟的棺、第一次世界大战英雄欧许元帅和路易十四时代的名将杜恩等棺。

拿破仑的七层大陵棺(EGLISE DU DOME)置于绿色大理石上,最外层是红斑石,最内层是白铁;另外分别包有桃木、橡木、乌木和铅等。每年五月五日法政府必举行隆重军礼纪念其逝世。

简而言之,荣军院的展览馆分成四大部分,

1) 拿破仑陵墓 - 位于院中的圆顶教堂内
2) 上古时代至17世纪的武器暨盔甲展览
3) 路易16世至拿破仑三世的军事文物展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博物馆 - 收藏1940至1945纳粹投降的各类军事文物

这次要为大家带来的便是去年在巴黎参访的拿破仑陵墓, 先来看看金碧辉煌的圆顶教堂




贴上金箔的圆顶教堂在蓝天的称托之下更显庄严



走进教堂,第一眼被吸引住的是这座华丽的天主教圣坛





圣坛的风格非常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