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央行例会透露不加息信号

齐鲁证券的研究报告也认为,美国在缓解次贷危机过程中,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美元仍在快速贬值,这种做法无异于持续向世界输入通胀,导致在世界范围内物价进一步上涨。在这种形势下,通过货币升值应对价格上涨和缓和通胀压力的好处显而易见,欧盟、日本央行也承认本币顽强上涨确实带来缓和通胀压力的好处。
从紧政策或有松动
   
    郭田勇表示,如果动用汇率手段来抑制目前的通胀,从紧的货币政策在下半年有望松动。
   
    他认为,随着美国、欧盟受次贷危机的影响,他们的国内需求会有所减弱,中国长期存在的贸易顺差相应地会逐步下降。“所以说,目前人民币这股强劲升值的势头不会持久,全年很可能是一个前高后低的过程。”
   
    “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一旦减缓,受升值吸引而来的国际游资就会一窝蜂地流出。国内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或许面临整个社会流动性不足的局面;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源于外需拉动,外需不够就只能依靠内需来刺激。”郭田勇说。
   
    因此,央行货币政策例会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从紧货币政策取向的同时,表示要“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正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这就为以后的收放自如留下了“退路”。
   
    “这表明管理层在从紧货币政策的把控上,还是有举棋不定的一面。”谭雅玲认为。
   
    专家们表示,从紧货币政策本身是直指流动性泛滥的,但去年产生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巨额的外贸顺差。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只要存在巨额的贸易顺差,针对CPI和防止经济过快增长的宏观调控,最终将淹没在源源不断创造出来的“流动性”的汪洋大海中。
   
    在美国深受次贷危机影响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双重挤压下,外贸顺差的“瘦身”是可以预见的。因此,从紧的货币政策难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