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页】



引用:




  奥地利作曲家。1804年3月14日出生于维也纳。幼年曾当过学徒工人,后来学习音乐,在帕默的舞蹈乐
队拉中提琴,1919年又加入兰纳的乐队。1825年,他组建了自己舞会乐队,并且在短短几年内使其成为一
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乐团。1833年之前,他开始率领乐团,巡回德国、巴黎和伦敦演出。1846年,被任命为
皇家宫廷舞会指挥。1849年9月25日在维也纳逝世。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150首圆舞曲,14首
波尔卡舞,28首加沃特舞曲,还有一些其它作品。他的圆舞曲发展了奥地利民间舞曲和专业传统。他的《拉德斯
基进行曲》最为知名,这首颂扬奥匈帝国常胜将军的乐曲,至今仍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后一个保留曲目。他的
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爱德华·施特劳斯都是音乐家。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早期曾随德雷赫斯
勒学作曲。他的一生是在创作和演出中度过的。1844年,他组建了一支15人的乐队,开始表演自己的作品。
1848年欧洲革命时,他写过《自由之歌》、《街垒之歌》、《革命进行曲》、《大学生进行曲》和《布隆民族
近卫军进行曲》,指挥过《马赛曲》的演出。据说在这期间,他演出时总是穿维也纳公民近卫军的乐队长制服,受
到人们的爱戴。1849年父亲去世后,他将乐队与父亲的乐队合并,从此领导这支乐团,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走遍了半个欧洲和美国。1855-1865年,以及1869-1872年,定期参加圣彼得堡夏季宫廷音乐会
担任指挥。1863年还担任维也纳宫廷舞会的指挥。1867年参加巴黎举办万国博览会,受到巴黎名流的热情
欢迎,包括福楼拜、托玛、戈蒂叶、小仲马和屠格涅夫等。1872年到美国演出,也获得巨大的声誉。1899
年6月3日,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                                                                  

  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约500部作品,主要是生活舞蹈性音乐,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舞曲、进行曲以及
一些轻歌剧等。知名的作品包括歌剧《蝙蝠》,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他创作的核
心是圆舞曲,他的作品以民间舞曲的节奏和其它表现手法为基础,旋律酣畅,节奏自由,音乐语言真挚而自然。他
将源于奥地利民间的性格温和的连德勒舞,改造成为结构简单、节奏灵活、旋律优美、感情奔放的音乐形式,摆脱
了奥地利乡间舞曲的性质,成为具有真正艺术特性的音乐形式,从而发展成为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圆舞曲此
后在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巡回演出,也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欧洲。至今他的圆舞曲也还是维也纳新年音
乐会的主要曲目。他也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次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弟弟。1827年8月20日出生于
维也纳。早期学习机械工程,后成为一位相当有名气的建筑师。他的业余兴趣显示了非常出色的艺术天才——绘画
诗歌、戏剧、歌唱、作曲和发明。他设计的一种马车,是现代旋转刷道路清扫车的雏型。他还发表过两部数学著作
1853年,由于哥哥身体状况不佳而长期疗养,他不得不代替哥哥指挥他的乐队,但他很快放弃了原来的职位,
全身心投入到乐队的工作中。约瑟夫于1870年7月22日逝世于维也纳。                                

  约瑟夫一生创作了300余首舞曲、进行曲和钢琴小品,并改编了500余首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代表性的作
品有《爱情的珍珠》、《奥地利村燕圆舞曲》、《天体音乐圆舞曲》和与小约翰·施特劳斯共同创作的《拨弦波尔
卡》舞曲等。曲作的风格与小约翰·施特劳斯相近。此外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将贝多芬的音乐手法融入圆舞曲的作曲
家,配器打破了以小提琴为主的格局,把圆舞曲扩展到交响乐领域,即管弦乐交响诗,进而把舞厅变成了音乐厅。





    约瑟夫·兰纳(1801年4月12日-1843年4月14日),奥地利作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舞蹈音乐作曲家。兰纳是
第一位把华尔滋从简单的民间舞曲改编成上层社会所喜欢的曲式的维也纳作曲家,他因此功成名就,得以与对手兼
好友老约翰·施特劳斯齐名,为后人所敬仰。但兰纳在奥地利之外的名气始终不及老约翰·施特劳斯,因为施特劳
斯有机会带领自己的乐团到英国和法国作巡回演出,但兰纳却无此机会。兰纳的音乐生涯从自修小提琴开始,随后
他加入了迈克尔·帕尔莫的小管弦乐队。他与卡尔、约翰·德拉汉克等人组成的四重奏很受欢迎,这使他逐渐成名
1824年,兰纳开始指挥维也纳的一个小型管弦乐队演奏维也纳舞蹈音乐,这是他的乐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随
后施特劳斯也加入进来,成为乐队的中提琴手。他们这个简陋的乐队只能在小咖啡馆演出,所得的报酬时常还不足
以糊口。施特劳斯是乐队中最年轻的成员,每次演奏结束后,他还得拿着盘子请顾客施舍,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难堪
的事情。终于,苦尽甘来。把兰纳悦耳的音调和施特劳斯抑扬的节律揉合在一起,使他们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别具一
格而又富有魅力的风格,很快就赢得了公众的称誉。当然,乐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兰纳创作的圆舞曲。每
逢一些特殊场合,兰纳还得临时谱写一段新的乐章。一天,兰纳病了,他请施特劳斯去带领乐队排练。“可那段新
乐章怎么办呢?”施特劳斯惊讶地说。“那你就不会自己谱写一段吗?”施特劳斯的第一支圆舞曲就以兰纳的名义
上演了。听众们对这一曲子的热烈反应,使施特劳斯认识了自己的作品。不久,在维也纳的乐坛上,他就和兰纳平
分秋色了。兰纳的作品长于抒情,施特劳斯的乐曲虽然不及兰纳的那么含情脉脉,但却往往更扣人心弦。在报刊杂
志上,在咖啡馆里,甚至在大街上,人们都对这两个作曲家的艺术风格议论纷纷,争辩不休。由于公众惯于将他们
视为乐坛上的竞争对手,无形中逐渐就拆散了这一对朋友。1825年秋天公开的冲突终于发生了。一天晚上,两
人大打出手。一场混战,把提琴都砸了,连饭店里的大镜子也被打得粉碎。几天之后,施特劳斯感到很后悔,他作
了一首“和解圆舞曲”,题献给兰纳。但兰纳却回报了一首“绝交圆舞曲”其中还用了一段挽歌来作为序曲。此后
施特劳斯离开了乐队。虽然两位作曲家私下还是赞赏对方的才华,却再也没有一起露过面了。                  

    兰纳的一生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但主要以圆舞曲为主,他的代表作有佩斯圆舞曲(Pesther-Walzer op.93)
皇宫舞台圆舞曲(Hofballtanze waltz op.161)、新手(求婚者)圆舞曲(Die Werber op.103)等。1843年
4月14日,兰纳不幸身染伤寒在维也纳去世,这一天正好是耶稣受难日。维也纳结束了兰纳与约翰·施特劳斯在
华尔兹和其他舞蹈音乐领域的竞争时代。从此在维也纳的舞蹈音乐界进入了由施特劳斯家族主宰近半个世纪的新时
代。但无论是兰纳华丽的舞蹈音乐风格还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更具影响力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都给人类留下了宝贵
的精神财富,使我们今天还能得以分享。                                                                





    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1855年4月9日-1907年4月26日),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演奏家,他的父亲
是奥地利著名的指挥家、小提琴家,也是小赫尔梅斯伯格的音乐启蒙老师。赫尔梅斯伯格从小生活在音乐家庭,他
的祖父、伯父、弟弟都是音乐家。1875年他成为父亲四重奏乐团的成员,1887年成为乐团的负责人。18
78年赫尔梅斯伯格成为维也纳宫廷乐堂的小提琴演奏家和维也纳音乐学院的教授。1890年他成为维也纳歌剧
院的作曲家。从1901年至1903年,他作为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和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继任者,担任维也
纳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一生谱写了22部轻歌剧、6部芭蕾舞剧以及许多舞蹈音乐和歌曲
1907年4月26日小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在维也纳去世,终年52岁。                                





    乔治·普莱特出生在法国,在杜埃和巴黎接受音乐教育,起初主学小号,后转向指挥,拜克路易坦为师,先在
马赛与里昂等地任助理指挥,1946年在巴黎喜歌剧院正式登台。1959年指挥普朗克的歌剧《人类之声》后
成为闻名的现代音乐作品指挥家,担任过许多现代作品的首演,对歌剧也深有研究,成为法国代表性歌剧指挥。这
位60年代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指导曾经是全球最知名的指挥家之一,他最富盛名的阶段是与玛利亚·卡拉斯的长
期合作,这使得他们两人的名字在唱片和海报上成了经典组合。                                            

    维也纳爱乐乐团在2007年的第一天就急切地对外公布了20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特邀指挥,法国人
乔治·普莱特出人意外地当选。2008年1月1日普莱特以84岁的高龄第一次指挥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年度音
乐盛会。这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又一位新面孔的“老”艺术家担任指挥。普莱特擅长指挥歌剧及法国音乐,担任
过巴黎歌剧院交响乐团团长,还曾是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在EMI唱片公司留下过不少有价值的录音唱片
他为听众、观众所知,更多是源自1992年他带领柏林爱乐乐团,指挥了当年主题为“法国之夜”的瓦尔德尼夏
季森林音乐会,精彩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普莱特在1956-1963年期间任巴黎歌剧院交响乐团团长,还与
卡拉斯精诚合作,为其指挥歌剧或演唱会。他对法国现代音乐造诣极深,是圣桑、普朗克音乐作品的权威诠释者。
从1986年到1991年期间,普莱特是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在2004年普莱特成为奥地利音乐之友
协会的荣誉会员,在他80岁生日的那年还获得了奥地利科学与艺术的十字一级勋章,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有着很深
的联系。2008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普莱特展示了其法兰西浪漫、典雅的艺术风格,为全世界的乐迷带来了对
施特劳斯家族音乐作品精彩的演绎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                                            


【接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