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宋太祖决计北伐,提出“受国民之托,树立共和,惩治北汉邪恶,民治发达”口号,分兵三路,直取太原。可惜突患癌症,不治身亡,留下一纸遗言:北伐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皇弟晋王光义即皇帝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一上位,吴越王钱俶就拱手献出吴越十三州归宋。宋太宗指出,统一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坚强决心。同时警告北汉,不要以为有辽国的撑腰就可以搞什么“入联公投”或“正常国家决议文”,对“汉独”的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宋太宗召开中央会议,通过了“刻期北伐案”。庄严宣告:“本宋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北汉之势力……” ,挥师亲征。宋太宗围北汉之点,打辽国之援,迫使刘继元穷蹙乞降,北汉归宋。
  
  


   
  此时的宋太宗意满志得信心爆棚,喊出了“宋国可以说不!”,出发太原,顺道伐辽。宋军在高梁河遭遇耶律休哥所率的辽国陆军第一王牌师,大败亏输。宋太宗单骑出奔,绝望下要拔枪自尽。杨业杨令公过来一把夺过枪:“校长气短!”。



  宋太宗败回汴梁,为防辽军犯边,特派杨令公镇守代州。杨令公率儿子杨延玉杨延昭,雁门关大破辽兵,一时被辽人称为杨无敌。独有耶律休哥不服,铁骑也横扫了宋军几回。棋逢敌手,将遇良材。宋有杨令公,辽有耶律哥。



  太祖在世时,昭宪太后有金匮遗言:兄终弟及。那是写进了大宋宪法的。好总理赵普深谙太宗心思,一手炮制了秦王冤案,宋太宗指着鼻子骂他的亲密兄弟加战友廷美:“你是大有把泰山炸平,停止地球运转之势!”



  宋辽再战,此时辽国已经恢复国号大契丹。曹彬败于耶律休哥,杨令公被激出战,在陈家谷寡不敌众被擒。杨令公一路上骂骂咧咧,耶律休哥恼羞成怒:“信不信,我花两三百万撞死你!”。甲壳虫飞来,杨令公头撞李陵碑而死。



  杨令公之死,潘美王侁见死不救,曹彬米信攻敌不力,分别受到降官除名处分,另调良将戍边。对内,太宗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总理赵普为主,以“难得的人才”吕蒙正为副总理,锐意图进。史称太宗的这一做法为:文攻武卫。


 
  接班人问题是百年大计,但太宗却迟迟没有立储。用太宗自己的话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立储尚早。后来尽管在寇准的死缠烂打下,立寿王元恒为皇太子,但太宗还是认为:设国家主席,那是脱裤子放屁的干活!



  天(子)有旦夕祸福,人(子)有不测疯运。太宗立储不久,宫车晏驾。有人谋立故楚王元佐,幸好吕端力排众议,将太子扶上皇位,史称真宗。真宗当然感激在心,夸奖道:吕端大事不糊涂,一叶三剑终称英!



  对卧榻之侧的契丹,大宋第三代领导人真宗有自己的想法: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宋辽之间经过数次的打打谈谈之后,达成和议:契丹归还幽蓟地,大宋岁给十万银。真宗步行走过三八线,握住契丹主的手。辽人不善言词,见面都这样问候:“你们睡得好吗?”
  


  真宗在澶州城与契丹达成和约,寇准也是主谋之一。参知政事王钦若对真宗进言:“澶州一役,城下乞盟,《春秋》所耻。”真宗点头:“朕知道了。”结果罢相寇准。寇准三次入相,三起三落。真宗这样评价寇准:有才无彩,有原则性无灵活性。


   
  王钦若的第二步棋是造神。嫦娥一号升空,天门黄帛落地,帛云:“赵受命,兴于宋,付于眘,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钦若念书二十字,群臣鼓掌四十次。真宗心里乐开花,嘴上还不忘调侃一下王钦若:“他要捉鬼,我做钟馗。”
  
  
  
  彩霞起岳,黄云覆辇。瑞霭绕坛,紫气护幄。是年孟冬,真宗封禅。泰山顶上,高屋建瓴:“大宋特色,伟大旗帜。太祖理论,太宗代表。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社会和谐。汝崇孝奉,育民广福。锡尔嘉瑞,黎庶咸知。国祚延永,寿历遐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