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乱弹戏说]中国通史(短信版 作者:短信长史) 以当今的流行语讲述历史......

德宗卢杞等唐中央的仓促出逃,在长安的朱泚感到时机已到,出来另立山头。朱泚约束乱军统归自己划管,自封大秦皇帝,亲统大军,来收奉天。有些将士觉得晕菜:哪有唐军打唐军的?


   
  为解奉天之围并笼络人心,德宗不得已下诏罪己:“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万品失序,九庙震惊,上累祖宗,下负蒸庶,痛心靦貌,罪实在予。”卢杞伸出一个指头:“大方向是对的,一九开。”德宗摇摇头,忍痛伸出三个指头来。


  德宗一检讨,王武俊田悦李纳连忙表态:“愿意重新团结在德宗同志为首的唐中央周围!”德宗也高姿态:“老帅们有想法,发发牢骚,也没什么大错嘛,‘X月逆流’就不用提了。不过朱泚不一样,他里通吐蕃,另立中央,是严重的路线斗争!”


  朱泚之乱,不久平定,德宗重回长安。“朱泚打内战,不得人心啊,所以那么快就垮台了!”德宗洋洋得意,当然也不会忘记夸奖一下最大的功臣李晟。“李晟这个人,吕端大事不糊涂。天生李晟,实为社稷,并非为朕呢!”


 
  卢杞被人大弹劾,三朝元老李泌复出。德宗还是没搞明白:“卢杞忠清强介,我指东他不打西,从来不和我顶嘴,但为什么有人要说他是奸相呢?”李泌说:“如果主席认为卢杞奸邪,卢杞便不成为奸邪了。”丫一棍打俩。


  贞元三年的时候,王后病死,德宗以后就再也没有册后,由韦妃用MBA的体系来管理其他的二奶。德宗晚年,太子诵喝了发炎的茶水后,口不能言。德宗悲感交乘,在千人大会上喊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无后乎?!”,六.四而亡。



  太子默默继位,史称顺宗。一周刊八卦低俗:“风声雨声叫床声,主席润物细无声。”长安日报导向端正:“别有忧国暗恨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早朝的时候,百官递进奏折,顺宗隔帷裁决。大家在肚子里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啊。



  顺宗病体不愈,半年内基本属于占着茅坑不拉屎,迫于舆论,只好禅位,李纯由太子版升级为宪宗版。有善于拍马的给宪宗送来毛龟,吹嘘“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宪宗比较英明:“嘉禾神芝,统是虚美,不足为宝。唐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宪宗刚上台,西川刘辟夏绥杨惠琳浙西李锜接连兵反,好在很快平息。十届三唐全会,代表争相称颂宪宗新政,取得三反伟大胜利。宪宗算有自知之明:“朕实不德,以致海内多事,黑窑迭起,库银挪用廿六亿,自问不免怀惭,何足言贺?”



  淮西吴元济事件后,韩愈特作《淮西碑》为宪宗歌功颂德:“唐承天命,遂臣万方...遂开明堂,坐以治之。”可不久又为佛骨一事,上书“佛者夷狄之一法耳”惹怒了宪宗:“臭老九!利用文章反唐是一大发明!”韩愈第二天进了牛棚。



  淮西平定后,宪宗提出了“反师道,要尊严”的口号,兵锋直指最后一个军阀---平卢李师道。此口号在后来的汉简运动中成了“反师道尊严”,宪宗在坟墓里气得喷血。宪宗自己总结削藩的三大法宝:结盟,分制,离间。



  藩镇回归,天下太平。宪宗开始热衷金石之道,以为既可延有生年,又能御无穷女。宪宗服金石后,火气特大,以至本溪歌厅衡阳影院接连两场大火。传言宪宗误服金丹,毒发暴崩,享年四十二岁。太子恒即位,史称穆宗。


   
  穆宗不穆。先帝丧期未过,穆宗已表率进入全民娱乐时代。观角牴,看杂戏,只知玩乐,不理朝政。手下人跟着乐:翰林院长让女学士三陪,临安县令停车做爱死。柳公权实在看不过去,以书喻政:用笔在心,心正笔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