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的三次婚恋

苦涩的包办婚姻

   

    王稼祥1906年出生在安徽省泾县的一个偏僻的山村——厚岸村。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父亲王承祖,是个小商人,经营当铺和油坊,母亲查端是一个农村妇女。

    1924年,王稼祥进入芜湖圣雅各中学的高中部。王承祖只想儿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王稼祥却偏偏热衷于社会政治,并参加和领导了芜湖反对帝国主义教会愚化教育的学潮。为了拴着儿子,王承祖张罗着为王稼祥订亲成家。

    正在这时,王稼祥在小学的英语老师查文梅正托人给王承祖捎信:想把自己的女儿查瑞香嫁给王稼祥。王承祖求之不得,两人一拍即合。婚事定下,王稼祥竟一无所知。

    1925年寒假,从芜湖回家的王稼祥发现自己家里已经张灯结彩,一切俱备,只等他的归来了。一切的反抗都是徒劳。王稼祥痛苦不已,他在给同村的小学同学王柳华的信中写道:“没有恋爱的婚姻,是痛苦的,罪恶的。”

    1925年5月,王稼祥因参加安徽芜湖的非基督教运动而被学校开除,同年10月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踏上了去苏联留学的道路,从此成了一位职业革命家。他的妻子查瑞香在这一年的10月20日生下了他们惟一的儿子王命先。产后的查瑞香因精神抑郁,不久得病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21岁。

   

异国的短暂结合

    1925年11月22日,王稼祥来到了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开始了他长达6年的留学和工作生涯。他首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革命理论。中山大学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建立的,主要为各国共产党培养革命理论和政治干部。由于英语好,王稼祥被分到了英语班上课,和他同班的有张闻天、沈泽民、吴亮华等。一位苏联姑娘为温和文雅、才华横溢的王稼祥而倾倒,主动找王稼祥闲聊,经常约王稼祥到附近公园散步、聊天,频频发起爱情攻势。

    这时候王稼祥从王柳华的来信中知道查瑞香已去世。在苏联姑娘的猛烈进攻之下,1928年秋,经朋友热心撮合,王稼祥和苏联姑娘终于结合了。

    王稼祥和这个苏联姑娘结婚不久,就发现两人在性格、爱好、习惯上大相径庭。王稼祥性格内向,做事稳妥、行为稳健;而女方生性好动,做事毛糙,又任性不羁。两人在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方面开始产生矛盾。

    更为重要的是,蒋介石和汪精卫1927年在国内相继叛变革命,大批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杀,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到处是白色恐怖。所有这些在苏联引起了极大震动,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共产党已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这位苏联姑娘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感觉自己嫁给一个外国革命家,一举成为“领袖人物的夫人”的理想就要落空了。1929年秋,王稼祥和女方分手了。

   

幸福的革命伴侣


      王稼祥从苏联回国以后,中央的一些同志很关心他,希望他能找一个合适的伴侣。毛泽东曾开玩笑说“稼祥,是不是下决心当一辈子和尚?”

    1938年11月,中共六中全会闭幕那天的会餐结束后,毛泽东、王稼祥等中央领导人走出餐厅,迎面飘来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毛泽东转身对王稼祥说:“稼祥同志,来,你们认识一下。”他指着朱仲丽对王稼祥说:“这是我的小老乡朱仲丽同志,她是我们的保健医生,边区医院的外科大夫,我们这些人都归她管,你以后也要同她打交道的。”毛泽东幽默、诙谐的介绍,把王稼祥和朱仲丽都逗乐了。这是王稼祥和朱仲丽认识的开始。

    朱仲丽是湖南长沙人,父亲朱剑凡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爱国者和革命家。在五四运动前后和大革命期间,就曾和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徐特立、李富春等中国共产党内的革命家共同从事革命运动,以后又结识了刘少奇、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李立三等革命家。也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朱仲丽走上了革命道路的。

    事也凑巧,朱仲丽的姐夫肖劲光是当时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的司令员,她的姐姐朱仲芷也在延安,而且王稼祥还是肖劲光的救命恩人。1934年1月,由于肖劲光没有执行“左”倾军事路线而被博古、李德等人“判处死刑”,是毛泽东和王稼祥冒险犯难,坚决不同意对肖劲光处以极刑,从而保护了肖劲光。

    肖劲光对救命之恩终生难忘。他从毛泽东幽默地将朱仲丽介绍给王稼祥的事情中领悟到:这不正是一个合适的伴侣吗?肖劲光主动当起媒人,开始在朱仲丽的面前经常说起王稼祥;另外作为领导人的保健医生的朱仲丽在和王稼祥的接触中也逐步对他有了详细的了解,她认为王稼祥是一个值得敬爱的人。

    1939年3月5日,王稼祥叫厨师准备了两桌菜,与朱仲丽开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