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真

诗歌写真
叶子拾柔

 
    文以载道,诗可明心,诗有试图进入最高生命的感觉,传呼“本体”的指认凝结具象了悟的内涵。此时语言的隐退是因为“原始性的神秘”引度成功,另外谓之“无语言写作”。
    诗歌本能的生命冲动只是一个契机,而内在完美的供架才是诗歌进入的门。诗歌首肯的是征用语言诱导神话的肌体重新挺起自己的形象。
    诗的本质定义是在时序中的连续性。其诗的精神所在和本质象征俱取至语言内部的革命行动,“个山个山,形上形下”,这一恒定实践的完成正是澄明极乐之境。
    诗歌语言的异化并贴近艺术形式的召感是突破本身层次的关键。现代和传统不悖于价值认识和交替循环的敏感程度是古老而又常新问题的开端。
    诗,试想所有而又笔下皆无的窘迫情态是不在重复的企待。诗未能区分贫富差别的唯一理由是只要是诗的都是用高贵的血来铸成。
    诗歌批判性的反思是基于当代现实情境下的一种文化关注。诗歌时代意识的产生是持续的历史对人类文明之源的着力跟寻。
    探视诗歌根源性的结论在“对应性理论”和“对立性理论”之间。不断弥合否决面的思维特点似乎不可缺少的是诗歌判断的重要依据。
    在不同母语的决定和制约下“逆展望式”的驻足尤其重要。深刻的中断意味着语境的开拓,主体的积极参与构成可能的反向定位。
    诗歌自发性的努力和追求是整体意义上的精神原义。超出经验部分的共同性话语及其生命本身“才能真正地转达一个时代内心境况”。
    先天或者后天自然条件的差异给定现实与对立。各自不同的境况致使“原生问题”的出现,“而每个人的表现方式的局限性就是每个人的特色”。
    崇高使信仰天真,艺术使心妙用。尤其是促动审美情感的产生在特殊中包含着丰富的一般,这种贴近与体检就是诗人同一的表达。诗路即生路。
    那种承接关系和那个基本性格特征的结合就是超验者从事物缺欠的多样性决定了呈现在感觉中的多变性。
    天才是精神的种子。诗作为精神的理念无时无刻不在诱发和补足缺欠的契机,“希望的产生是以缺欠为动因,以追求为过程”。
    站在超越之上崇高是诗歌的神圣,境界是认知的领域,灵念是打开的沉默,庄严的思想和高洁的语言共同把诗推向一个新起点。
    艺术是人性的真实反映。唯有凭借纯粹的理性才能使最高意志和道德意识达成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事实充分体现整个世界的无限价值和属性。艺术的肯定首先是超越客体确认情感的意象。永远孕育着高尚的情操之不朽的灵魂自然闪光。
    诗歌是由高贵的精神自由创造美妙的乐趣。利用对象把握的关系暗示神秘并打上心灵的印记。
    更有意义的是诗的出发点将使整个的事物变成奇想的天才。即便是崇高与崇高的对照也会从极细微处区别悖论的难点。
    诗的根性是从骨子里透出的精神和现实相对应所产生的行为和方法圆融之后达到的心灵与创造的统一。
    真的艺术只是提供原初印象的产物。童心再现无大无小是艺术的天堂啊!一切如是艺术是存在的精髓。
    诗歌的不幸极大可能是成活率最高的企盼。诗歌灵智的真实就是把感受和承受等同起来,击水为拍,风动如约。至上的境域是诗歌“全体”再造的广阔天地下铁路。
    诗歌名字的光辉在自己内心最高洁的地方。虽然征服山峰有诗歌独特的意志和魅力,但诗歌最高的道德还是善,即便是采取恶的方式也是善的出使。促成诗歌重要的环节是综合性特点,献身的热情加上认识的先驱成就诗歌最好的气质,追求和探寻是诗歌品种质的塑造。
    诗歌是有意识的收取。又是无意识的施与。彻底思考的正确性和最大心愿的完成不单纯是添置风格伴侣的前提条件。具细无分,深入一静,更需要决心的成立是自觉使命的责任。
    诗的美质贯摄情感的回忆并带有规则的力量。等待是幸运的契机。最是自制地压迫向德行求索,随及博爱的根系和伟大的底蕴将同时出现。
    所有的虚荣不会认同感觉心情的改变。诗歌实有的检验是跨过诚信的门槛,性格的行动可为激发风格的力量。
    是“我粉碎障碍”还是“障碍粉碎我”全抛脑后,诗歌直奔幸福的目标是完整经历的荣耀。用特点去寻找特点的构成是诗歌独到的形式和发奋的技巧。诗力劲势的突发站有位置的前伟。为良心努力思索和勇敢注入灵魂的精神面貌一定是生命艺术先锋性的卓绝。现在的持续是现代的省略。
      诗歌变革的必然是时序矛盾在发现。直接洞察消除的刻意美化是现实根源性的透脱。其全部浓度是忘我之后的意外。
    怕只怕自己不知道自己该放哪儿,错误和正确在有意无意间的巧合已经站在世俗之上,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诗使天才发现命运的深刻,最真切的感受是原始思维的内部语言从人性的深层找出自己的结果,作为语词 、语意、语境的标识之一是人格的力量。
    艺术生命哲学的一种是悲剧的艺术。为了以艺术的方法感性地掌握世界,诗人被所有的痛苦从身上碾过......
    诗人的成熟是指向极境的自我真实。从痛苦中结聚力量立起生活的路标,经历之后燃烧的血液暂时冷却自由回声激荡。
    诗之极处,不偏不依。对诗歌意义的确认贯穿整个价值取向的过程。选择一种生命的必然契合,唤醒灵魂的感觉和实现愿望的一致性,用本能的惯性超越了极限。
    出人意外,入人意中。诗更多地是凭借直觉比喻深刻,现实与精神阻隔的距离永远成为超拔的意义。正由於此诗恰恰到达自己。
    进入是每个诗人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如此肯定是因为所有的符号系统和语言的自觉言说都能在生命状态和本真状态的共振中合成。进入的姿态,已经不是神秘的向往。
    诗人的寻找需要过多的承受。全息体认自我生命和准确传递智慧之光,驻足语言的厅堂敞亮起来。“诗呼唤承受世界的自在之物的出现”。
    诗的宽容留下精神喻指的痕迹。“向内转”去而后“向外转”出本身往返的过程回到生命的寂静之中,潜行运作内在性格的努力探取终极的高度。
    诗是创造奇迹的人站在智性的高度所从事的工作。其本质是让隐秘的真实暴露出来,把认知意识带进全新的境域。“诗的旗帜就是人的旗帜”!
    诗与世界的关系是否定之后的重新确认。利用共同品性完成普遍意义上的精神独立,这个富有神性的新的世界是任何一个大师级的诗人无不企及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