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命运激变
尾声:Boys,永远的幼童(2)在采访和研究过程中,我们曾见到多位“留美幼童”的后裔,均给我们极大的帮助。他们是:
詹天佑的孙子詹同济先生;
唐绍仪的外孙女顾菊珍女士;
周寿臣的孙子周振荣先生;
梁普照的孙子梁赞勋先生;
容揆的孙子丹纳和理查德先生;
李恩富的孙子理查德·李先生;
容星桥的孙女容应萸女士;
钟文耀的孙子钟安民先生、外孙子Bruce Chan先生、外孙女Jacky女士。
我们见到了容闳的孙子容永成,还有他的第三代——容闳的第五代孙女们。
我们见到的惟一一位“留美幼童”在美国时寄住家庭的后裔是亨纳斯(HINNERS )。他的外曾祖父尤金·哥登尔(EUGENE GARDNER),是麻省春田一位著名建筑设计师,当年中国留学事务大楼就是由他设计的。寄住在GARDNER 家的幼童有唐绍仪和梁如浩。
2000年,HINNERS 在美国出版了他写的一本书《唐绍仪和他的家人》,记述了唐绍仪的家庭和他的家庭长达一个世纪的友谊。
中间的长者就是尤金·哥登尔(EUGENE GARDNER),在他右侧的小姑娘就是亨纳斯的母亲安(ANNE)。哥登尔EUGENE GARDNER 只有一个儿子,就是站在他身后的男子克莱仑斯(CLARENCE),当年中国幼童住在这里的时候和他年纪相仿,他们是要好的玩伴。
哥登尔先生有三个孙女,他们是亨纳斯的两个姨妈:依丽莎白姨妈和海仑姨妈。
尤金·哥登尔曾说:“当这些孩子由孩童长成青年时,他们成了我们家庭中的一员。如果他们是近亲或是同一种族的,他们将不会如此亲密地生活在一个家庭中。而现在一个有趣的结果就是这种亲密的关系使我们成为一个密切的整体,一个完整的,儿子的,男人的的整体。在他们的工作时,游戏时,开玩笑时,不悦空虚时,在他们的感情脆弱时,在他们大声宣布他们的需求,尤其是本能地要求公正和公平游戏时,他们个个非同寻常。”
两个家族的联系在20世纪的战乱和政治风浪钟几乎被彻底隔断。1972年前后,在尼克松访华后不久,两个家庭恢复了通信联系。1987年,亨纳斯退休了,似乎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让他觉得他必须承担起重新寻找中国的唐绍仪家庭后裔的重任,1987年,他到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访问。
我们到美国采访的时候,八十多岁高龄的亨纳斯一人住在华盛顿的公寓里。他卧室墙上挂着家传的当年唐绍仪寄来的礼物——丝绣的壁挂,还有一个铜制的茶几。不大的两间公寓房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图片。
亨纳斯是目前哥登尔家族唯一一位精心收集这些史料并且对此怀有极大热情的人。他没有结婚,他说他不知道该如何把这些流传在家庭中的故事传下去。
和亨纳斯一样,我们也盼望,对“留美幼童”史料的追寻和研究能够继续。我们期待结识更多“留美幼童”的后裔和美国“接待家庭”的后裔,不仅为了获得更多的中国幼童赴美留学的详情,而且期望由此了解那一百多个家族在一百多年中的经历。这无疑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极为宝贵的资料。
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匆匆地赶路。
“多年以前”的东西,正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