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命运激变

第56节 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1)

武昌起义爆发前,晚清社会有三大政治力量:坚持“大清皇帝万世一系”的专制势力;主张君主立宪的改良派;以颠覆皇权建立民国为目标的革命党。

这三种力量中,都有留学生。在“洋务运动”和后来的“新政”时期留学欧美的学生,大多支持改良。“留日生”中出了不少革命军的骨干。还有少数留学日本的“贵胄子弟”是捍卫帝制的死硬派。

“戊戌政变”时曾背叛光绪的袁世凯,1908年慈禧死后被罢斥,这时重被起用。他曾厉行“新政”,力倡君主立宪,现在一被请出,就提出“开国会”、“解除党禁”、“组织责任内阁”等条件。他班底中的许多

“留美幼童”,因此身处急流旋涡。

他们中有袁世凯的外务大臣梁敦彦,邮传大臣唐绍仪、副大臣梁如浩,驻英国公使刘玉麟,驻德国公使梁诚,袁世凯的重要幕僚蔡廷干、蔡绍基。他们多为温和的改良派。但“欧风美雨”的熏陶,使他们中的几乎所有人很自然地倾向共和。

这就是唐绍仪受命参加和谈时犬牙交错的背景:他是大清王朝的全权代表,但在他的身后是主张君主立宪的袁世凯;而他自己的内心,又怀有着和袁世凯大不相同的“共和思想”。

唐绍仪内阁全部12人中,9人是留学生,1人是广方言馆培养、在国外工作多年,2人无留学经历。

前排自右至左:

        唐绍仪,留美
        署理外交总长胡惟德,广方言馆培养,长期在驻英公使馆工作
        海军总长刘冠雄,留英
        署理工商总长王正廷,留日、美
        教育总长蔡元培。留德
        后排自右至左:
        国务院秘书长魏宸组,留比、法
        司法总长王宠惠,留日、美
        陆军总长段琪瑞,留德
        交通总长施肇基,留美
        农林总长宋教仁。留日